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76篇
  免费   2700篇
  国内免费   1940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1157篇
妇产科学   459篇
基础医学   2439篇
口腔科学   619篇
临床医学   12397篇
内科学   7072篇
皮肤病学   275篇
神经病学   1117篇
特种医学   15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9篇
外科学   2423篇
综合类   19009篇
预防医学   4858篇
眼科学   411篇
药学   8997篇
  84篇
中国医学   5490篇
肿瘤学   984篇
  2024年   327篇
  2023年   1350篇
  2022年   1135篇
  2021年   1472篇
  2020年   1368篇
  2019年   1410篇
  2018年   653篇
  2017年   1202篇
  2016年   1301篇
  2015年   1417篇
  2014年   2479篇
  2013年   2589篇
  2012年   3460篇
  2011年   3691篇
  2010年   3494篇
  2009年   3531篇
  2008年   6366篇
  2007年   4936篇
  2006年   3738篇
  2005年   4590篇
  2004年   3077篇
  2003年   2384篇
  2002年   2011篇
  2001年   1776篇
  2000年   1443篇
  1999年   1265篇
  1998年   1132篇
  1997年   938篇
  1996年   910篇
  1995年   875篇
  1994年   737篇
  1993年   472篇
  1992年   418篇
  1991年   404篇
  1990年   318篇
  1989年   397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新生儿窒息合并MODS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处理及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支持治疗;观察组45例,常规治疗加用小剂量肝素.结果观察组MODS症状持续3天以上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9.0741,P<0.01),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显著少于对照组(χ2=5.4087,P<0.01),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χ2=7.0523,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血小板显著高于对照组(t=2.7457,P<0.01),D-D显著低于对照组(t=3.2887,P<0.01).结论小剂量肝素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合并MODS症状持续时间以及MOF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术期血液中单核细胞TLR4及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肝移植患者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8,分析TLR4表达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单核细胞TLR4在新肝期3 h、新肝24 h显著上调表达(P<005);新肝24 h细胞因子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时间点 (P<001);新肝24 h时TNF-α、IL-1β和IL-8的浓度与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TLR4表达强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ELISA测定正常人及肝病患者的TPO水平,肝纤维化指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果:TPO水平在慢性肝炎为(120.41±39.73)pg/ml轻、中、重组,肝硬化为(125.84±44.40)pg/ml与正常人(143.62±47.97)pg/m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组(18例)的ⅣC与TPO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17,P<0.05),其余各组HA、LN、PCⅢ、ⅣC与TPO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O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而肝硬化患者TPO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CS防治的可能机制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方法ACS患者65例,在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基础治疗外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睡前服用。入院第1天、第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16ml。测定hs-CRP、IL-6、TXB2、GMP-140、t-PA、PAI-1及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的组间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TC、hs-CRP、IL-6、TXB2、GMP-140、PAI-1治疗后均有下降、t-PA活性上升,治疗后三组间比较亦有差异;而三组治疗前后CK、ALT、AST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无显著上升,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及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纤溶活性有积极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1(IL-11)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及其产生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8例健康产妇足月顺产的胎儿脐血中CD34+细胞,以含血小板生成素(TPO 50 μg/L)、白细胞介素-3(IL-3 10 μg/L)、干细胞因子(SCF 50 μg/L)的无血清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分别添加10 μg/L IL-6、IL-11、IL-6+IL-11作为实验组,培养14 d后观察结果。利用细胞计数仪检测单个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计数培养体系中的CD41+细胞和血小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体系中的细胞生长情况;用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凝血酶诱导后的血小板凝集情况。结果: 各实验组单个核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而CD41+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培养第14 d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中血小板样颗粒物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且经凝血酶诱导后有明显血小板凝集。结论: IL-6和IL-11可诱导脐血中CD34+细胞分化为巨核细胞并产生功能性血小板。  相似文献   
996.
动脉粥样硬化中血小板的高敏状态—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和分析了健康者和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及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患者血小板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的改变,循环中活化血小板百分数显著增高(P<0.05或P<0.01),ACL患者血小板中a颗粒,致密体和线粒体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CHD和AMI患者血小板中胞器的数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动脉粥硬化及其并发症时,血小板处于高敏状态,并推测其产生制可能是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997.
研究血液凝固过程中超声性质的变化对于提高血液疾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十分重要。本文对自然的人全血和经抗凝处理的人全血两种样品,在离体之后的各种不同时间间隔里,进行了超声性质的对比测量研究。其中包括声速、声衰减、声背向散射及声学非线性参量B/A。 研究表明离体10多小时后自然凝血的声速提高1.9%、1~11MHz频段的超声衰减增长一倍,2.5MHz附近的超声向散射增强约20dB,非线性参量B/A增大20%。  相似文献   
998.
对不同工艺和条件制备的 7个类金刚石薄膜 (Diamondlikecarbon ,DLC)试样 ,经X光电子能谱 (XPS)碳相成分分析后 ,分别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黏附血小板的形貌观察、分类计数和形态指数计算 ,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 ,研究了碳相成分对血小板黏附量、黏附血小板的形态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 :来自全方位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的DLC ,其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明显小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的样品 ;在DLC的 5种碳相成分中 ,DLC碳相与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 (负 )关联度远大于其它碳相成分 ,除此之外只有C H和C O碳相与血小板形态指数的 (正 )关联度较大。表明 :(1)DLC碳相对血小板黏附的影响远较其它碳相成分为大 ,增加DLC碳相的含量是优化DLC血液相容性的关键所在 ;(2 )C H和C O碳相对黏附血小板的变形有促进作用 ,须从工艺上抑制其产生或尽可能降低其含量 ;(3)采用全方位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有助于改善DLC的血液相容性。这些结论对设计与改进DLC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长 期以来 ,人们一直寻求建立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检测血小板的活化状态 ,以了解体内血栓形成或血栓前状态及相关的出血性疾病的血小板的变化特征。随着流式细胞术的成熟及日益开发出各种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目前已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功能活性。笔者对此有些初步体会与同行交流。1 资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仪器为美国BectonDeckison公司生产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荧光素标记的单抗CD4 1、CD6 2 p、CD6 3、IgG1等均由深圳晶美试剂公司购得。ADP试剂为上海东风生化试剂公司产品。 2mMPBS与 1%多聚甲醛 -PBS为本室…  相似文献   
1000.
1病历摘要患者女,14岁。因发热、血小板下降3月余,腹胀2月余,加重伴气短1周入院。1·1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发热,体温最高38℃,查血小板28×109L-1,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静脉应用地塞米松5 mg/天×3天,血小板升至正常。患者仍有发热,Tmax 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