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4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3篇
内科学   566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80篇
预防医学   108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07篇
中国医学   16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由于精神病患者疾病时间较长,长期慢性消耗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易感性增高,常易发生传染病。据200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50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00万人,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15万人。  相似文献   
42.
HIV感染者社区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念琼 《当代医师》1998,3(5):13-14
  相似文献   
43.
本文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HIV-1 cDNA克隆BH10中扩增出Pr42^gag的基因片段,经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插入到杜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9中,使其处于多角蛋白启动子的控制之下,构成重组转移载体pBacGAG42。酶切鉴定结果号预期的一致。再用载体上多克隆位点两翼的引物对连接处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片于多角蛋白启动子的控制下,且成功地引入了起始码和终止码。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12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肝功能异常组54例,肝功能正常组6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胎膜早破21.7%,早产12.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7%,胎儿宫内窘迫14.2%,新生儿窒息11.7%,产后出血4.2%。②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胎膜早破(29.6,15.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2.2,3.0),胎儿宫内窘迫(25.9,4.5),产后出血(9.3,0),新生儿窒息(20.4,4.5),低体重儿(14.8,3.0).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并发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5.
许多天然成分,如多糖、硫酸化多糖、蛋白质、生物碱、核苷、酚类化合物以及一些中药粗提物都在体外或体内表现为抗HIV活性。肝素和右旋糖酐硫酸酯的抗HIV活性与硫酸酯含量及分子量有关。右旋糖酐硫酸酯、天花粉蛋白、干扰素-α和甘草甜素都已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松塔多糖等一些成分既有抗HIV活性又有免疫促进活性。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增多,患者常以发热、出血表现前来就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血小板减少。现就我院近年来先后收治的12例HIV感染者周围血小板计数(BPC)资料收集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慢性免疫激活是进展期HIV疾病的一个独有特点。实际上,多克隆B细胞激活是HIV感染体内被首先发现的免疫异常现象之一。继而发现T细胞周期增加、活化表型的T细胞频率增加和血清中致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增加。重要的是,免疫激活程度在预测疾病预后方面是比血浆中病毒载量更好的预测因子。然而引起免疫激活的基本原因仍然令人费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8.
沈伟涛 《上海预防医学》1998,10(11):510-512
艾滋病被发现不久,就因其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危害及其造成社会政治、经济的不良影响,深受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严重关注。1987年,上海首先发现一名外藉人员HIV感染,至1996年底,共发现感染108例,其中本地居民24例,其流行特点为:男性感染明显高于女性,自1995年起感染上升速度加快,已有多例感染发展成病人,其中2例已死亡。上海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国务院和卫生部的领导下,从80年代末起,加强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并给予了很大的投入,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CRP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甚微,当机体处于炎症急性发作阶段,CRP急剧升高,当炎症缓解时CRP下降.  相似文献   
50.
通过人工合成了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糖蛋白肽GP120对人和无脊椎动物(Mytilusedulis)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人单核细胞和Mytilusedulis免疫细胞分别与GP120保温后,均抑制细胞的吞噬细菌(Psudomonasstretzi)作用。应用计算机显微图像术(Computer-assistedmicroscopy)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