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6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8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320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13篇
综合类   794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6篇
  4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61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6年来,对6例有治疗愿望的胃癌肝转移患者施以胃癌切除,肝动脉结扎插管化疗及中药辅助等联合治疗,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索早期检测肝组织多药性耐药基因对结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取裸鼠 4 0只 ,用人结肠癌SW4 80细胞系制作裸鼠原位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模型建立的第 10天肝活检取左右肝叶各2mm3 组织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multidrugresistancegene,mdr- 1mRNA)的表达 ;模型建立的第 5周观察裸鼠肝脏是否形成肉眼转移灶。结果 经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检测肝活检组织mdr- 1基因 ,在存活的 36只裸鼠中 2 2例高表达 ,平均CT值 (Cyclethreshold ,即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为 2 5 90 1,平均拷贝数为 4 2 7× 10 7/ugRNA ,并高表达的 2 2只裸鼠均有肉眼肝转移灶形成 (10 0 % ) ;mdr - 1基因低表达 (平均CT值 33 36 8,平均拷贝数 2 11× 10 5)及无表达的 14只裸鼠中 ,仅 1例形成肉眼肝转移灶 (7 1% ) ,其余 13例均无肉眼肝转移灶形成 (P <0 0 1)。结论 结肠癌肝活检肿瘤细胞mdr- 1mRNA基因高表达与异时的肝转移灶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提示检测结肠癌肝组织多药性耐药基因的高表达可以预测异时的肝转移灶形成。  相似文献   
43.
目的本研究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或)肝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晚期胃肠癌肝转移患者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共72次,单采取Seldinger法肝动脉内插管皮下埋置药盒持续灌注化疗48次,或先用吡柔比星(THP)60 mg/m2和DDP 50 mg/m2加入超液化碘油10~30 ml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再联合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共24次.肝动脉插管灌注的方案:CF 200 mg/m2,d1,d14,静脉滴入;顺铂(DDP)50 mg/m2,d1,或用奥沙利铂100~130 mg/m2,d1,从皮下药盒处缓慢推入;5-Fu 2 000~2 500 mg/m2,d1,d14,装入美国百特公司的便携式输液泵持续动脉灌注48 h.结果总有效率(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为59.0%.肿瘤负荷<30%者的有效率为77.8%,明显高于肿瘤负荷>30%者(46.2%,P<0.005).本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发热及胃肠道反应等,经相应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经肝动脉栓塞及插管持续化疗是治疗胃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4.
癌周静脉癌栓和肝转移对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癌周静脉癌栓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比较癌周静脉癌栓和肝转移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结果:大肠癌肿瘤发生位置及Dukes分期影响癌周静脉癌栓的发生;只有在无肝转移的条件下。癌周静脉癌栓才会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结论:肝转移对预后影响明显高于癌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45.
nm23—H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升平  刘锦怀 《癌症》1998,17(1):38-40,F002
目的:探讨nm23-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1例大肠癌存档石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采用nm23-H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结果:nm23-H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浆膜侵犯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手术时有肝转移组较无肝转移组低,手术后有肝转移复发组较无肝转移复发组低(P<001)。Cox模型分析显示nm23-H1是大肠癌预后的一个保护性指标。结论:nm23-H1基因对大肠癌肝转移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LSAB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可能是预测大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  相似文献   
46.
丁红华  叶正宝 《肿瘤》1998,18(6):427-428
病史摘要患者,女,64岁,因确诊“胃癌肝转移”2年,黑便1周于1997年7月2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7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脏多发性占位,后经CT、MRI证实,于1995年9月在北京某医院胃镜检查,病理提示胃体低分化腺癌。当时无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  相似文献   
47.
对16例鼻咽癌放疗后肝转移患者进行外放射、肝动脉化疗栓塞、中药等治疗,有效率为31.25%(5/16),中位生存期12月。提示此类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仍能取得缓解症状、控制肿瘤、延长生存期的姑息性效果  相似文献   
48.
我院自1990年对25例出现肝脏转移的晚期乳癌实施手术并附加肝动脉置药泵化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0-02~2003-08晚期乳癌肝脏转移25例,均为女性,年龄36~58岁,平均48.6岁。病变位于右侧乳腺15例,左侧乳腺10例;肿瘤直径2.0~3.0cm6例,3.1~4.0cm12例,4.1~5.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2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手术治疗,其中同时性肝转移17例,异时性肝转移15例,均痊愈出院。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9%、62.5%和28.1%,其中2例行2次手术者,术后均生存4.0年,1例行3次手术者,术后生存1.8年。结论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主要是在确定大肠癌的同时要想到有肝转移的可能,同时积极进行癌胚抗原、B超、CT及MRI的检查,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时机及方式,手术治疗本病完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回顾性观察有、无脂肪肝的大肠癌(CRC)患者肝转移发生的差异,分析脂肪肝对CRC肝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经结肠镜与病理和/或手术诊断的CRC患者326例,其中肝转移70例,脂肪肝55例。配对比较设计:根据CRC患者中脂肪肝的检出例数,以1∶2的比例确定非脂肪肝组,按年龄、性别及病情尽量匹配的原则确定,然后对其肝转移和非肝转移的检出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非配对CRC的比较中,有脂肪肝的患者肝转移的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组的24.0%(P<0.01),而非肝脏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配对大肠癌的比较中,上述差异仍然存在,有脂肪肝的患者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组(P<0.01),非肝脏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C患者有脂肪肝时发生肝转移的比例明显低于无脂肪肝者,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