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824篇
  免费   8101篇
  国内免费   5975篇
耳鼻咽喉   1088篇
儿科学   1611篇
妇产科学   1354篇
基础医学   13773篇
口腔科学   1732篇
临床医学   21732篇
内科学   13969篇
皮肤病学   2126篇
神经病学   2110篇
特种医学   33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2篇
外科学   9371篇
综合类   53021篇
预防医学   17421篇
眼科学   1839篇
药学   24520篇
  328篇
中国医学   11604篇
肿瘤学   13839篇
  2024年   1091篇
  2023年   3980篇
  2022年   3274篇
  2021年   4173篇
  2020年   3987篇
  2019年   4160篇
  2018年   1987篇
  2017年   3678篇
  2016年   4053篇
  2015年   4597篇
  2014年   7922篇
  2013年   7511篇
  2012年   9867篇
  2011年   10730篇
  2010年   9806篇
  2009年   9773篇
  2008年   11492篇
  2007年   10708篇
  2006年   10458篇
  2005年   11266篇
  2004年   10465篇
  2003年   9473篇
  2002年   7373篇
  2001年   6202篇
  2000年   4671篇
  1999年   3668篇
  1998年   3110篇
  1997年   2804篇
  1996年   2496篇
  1995年   2272篇
  1994年   1908篇
  1993年   1315篇
  1992年   1095篇
  1991年   1031篇
  1990年   890篇
  1989年   935篇
  1988年   234篇
  1987年   175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CYP3A5基因型对中国肾移植术后患者体内他克莫司缓释剂型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2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在服用缓释(10例)和普通剂型(10例)他克莫司后的全血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服用缓释剂型他克莫司患者的CYP3A5基因型;缓释剂型组检测0~24 h的11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而普通剂型检测0~12 h内的10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无剂量校正的缓释剂型组的AUC_(0~24 h)为普通剂型组AUC_(0~12 h)的1.78倍,有剂量校正的缓释剂型组的C_0为普通剂型的60%,其余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缓释剂型中慢代谢型组的C_(max)、AUC_(0~24 h)和C_0分别为快代谢型组的1.75、1.96、2.49倍(无剂量校正)以及1.80、2.34和2.64倍(有剂量校正);缓释剂型组的C_0与AUC_(0~24 h)的相关性良好。结论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至缓释剂型时应该注意上调给药剂量,同时缓释剂型应结合CYP3A5的基因型检测,确保C_0值在治疗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用药对脑梗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8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14、21、28 d,两组患者NIHSS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治疗后7、14、21、28 d 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1、28 d,两组患者MBI评分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治疗后7、14、21、28 d 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26/30)比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用药对脑梗死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某社区第二类疫苗接种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情况。方法通过查询疫苗出入库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对2019年该社区第二类疫苗使用及AEFI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该社区接种门诊共接种第二类疫苗21种7449剂,接种数最多的是13价肺炎疫苗(784剂)。接种数居前6位的依次为13价肺炎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百白破-IPV-HIB五联疫苗、手足口EV71疫苗、九价人乳头瘤疫苗。累计报告AEFI病例94例,发生率为1.26%;一般反应占96.81%,异常反应占3.19%。报告AEFI疫苗共12种,报告发生率居前6位的分别为13价肺炎疫苗、百白破-IPV-HIB五联疫苗、百白破-IPV-HIB四联疫苗、手足口EV71疫苗、九价HPV疫苗、AC结合流脑疫苗。结论第二类疫苗品种接种量均有所增加,AEFI报告发生率有所波动,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4.
25.
26.
目的观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52例OSAHS患儿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所占百分比变化。结果手术治疗6个月后患儿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较术前均显著降低[(1.7±0.6)次/h比(8.4±1.3)次/h,(5.0±1.7)次/h比(17.0±2.1)次/h,(24±5)s比(87±6)s,(30±9)s比(63±11)s,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显著增高[(91±7)%比(74±13)%](P<0.05);患儿术后1个月Ig A、Ig G、Ig M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较术前显著降低[(1327±315)mg/L比(1635±407)mg/L,(8.8±1.6)g/L比(11.7±1.7)g/L,(1014±244)mg/L比(1270±379)mg/L,(35±4)%比(39±4)%,P<0.05],而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治疗OSAHS疗效显著,短期免疫指标有所下降,但长期免疫参数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应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某院收治的68例行PCNL术患者,按术中麻醉方法不同分对照组(34例,全麻),观察组(34例,腰硬联合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M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阻滞用于PCNL术中的麻醉效果更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麻疹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麻疹专病报告系统收集麻疹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麻疹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南山区2007-2014年共报告流行性麻疹798例,年均发病率10.20/10万,发病率从2008年起总体明显下降。发病高峰在5-7月,发病人群以8月龄~3岁儿童(393例,占49.25%)、>15岁组(294例,占36.84%)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史和医院接触史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0.122(0.003~0.785)、1.102(1.016~1.196)。结论实施免疫规划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但仍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控制院内感染,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的补充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善其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检测;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差异,血肌酐升高及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比例及其差异。计算应用替诺福韦酯(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169例HIV感染者中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者5例(3.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者17例(10.1%),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P = 0.007)。血肌酐升高者10例(5.9%),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20例(11.8%),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P = 0.042)。在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例(3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 200个/μl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4(0.83,1.05)mg/L、0.85(0.77,0.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2、P = 0.003)。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1.5、1.9、2.2和1.4。 结论HIV感染者中,单纯以尿常规为依据评估有无蛋白尿,以血肌酐水平为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会低估肾功能损伤的患病率。在常规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提高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均为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