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40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438篇
内科学   332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605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先兆子痫患者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46例先兆子痫患者和105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Q-DP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1基因表型、16种HLADQB1基因表型、6种HLADPA1基因表型。先兆子痫患者HLA-DQ-B10301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显著性(Pc=0.032,RR=2.43,AR=0.30),其余各基因表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LADQB10301基因可能是一种先兆子痫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解决长期困扰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型上存在的准确性和标准化问题。方法 先用PCR扩增出D12S391基因座的9个等位基因片段,将其插入pUC重组质粒中,经DNA测序分析证实插入片段的结构及大小,用国际标准将插入的等位基因片段进行命名,最后经转染、扩大培养、扩增及再鉴定后,制备出标准的D12S391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结果 应用此法制备出大量的D12S391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并将其用于调查该基因座在德国Mainz地区、日本Miyazaki地区及中国成都汉族、北京汉族、新疆维吾尔族和甘肃回族6个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频率。D12S391基因座在各群体中均有较高的多态性,其非父排除概念及个人识别能力分别为0.609-0.786和0.940-0.952。结论 该法制备的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在法医科学实践中应用价值极高,D12S391基因座是一个非常适合于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科学应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3.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浆HLA-B27阴性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是脊椎及其附属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可累及多器官和致畸.HLA-B27是HLA-B位点上的一个重要的等位基因,早在20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HLA-B27抗原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1~3],而且这种相关是迄今已知的HLA与疾病的关联中是最强和最典型的,可达90%以上.由于二者的强相关性,HLA-B27的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AS的重要辅助手段,很多医院也已开展此项目的检查.我院已开展此项目近6年,现将6年来到我院检查且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258T/G polymorphism.in the pro-moter of parkin gene and the risk for 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 (SPD) in Guangxi Province, and in relationto the age of onset, of PD patients. Methods PCR-RFLP and sequence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genotype of-258T/G polymorphism between all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The G allele was morecommon in patients than controls (55.20%:43.33% ,x2=6.898, P<0.05, OR=1.61, 95% CI: 1.13 ~2.30). The frequency of GG genotype was high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28.00 %: 18.33%, x2=7.159, P<0.05, OR=2.75, 95% CI : 1.31 ~ 5.77). The frequency of TG + GG genotype was high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82.40%:68.33%, x2=6.551, P<0.05, OR=2.17.95%CI: 1.20 ~3.93). Afterbeing stratified by onset age, the frequencies of the G allele and GG genotyp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onset age over 50 years than those in controls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frequency was not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younger onset PD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s. Conclusion The parkin promot-er-258T/G polymorphism might be a risk factor for PD in Guangxi Province, and the G allele was increasedwith increasing age.  相似文献   
45.
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兰州地区20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个体HLA-A、B和DRB1基因座进行分型,并与西北、北方和南方汉族、西北回族、维吾尔族和藏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兰州汉族人群中HLA-A基因座共检出14个等位基因,以A*02,A*11,A*24,A*33,A*30,A*01和A*31基因最常见;HLA—B基因座共检出32个等位基因,以B*40,B*15,B*46,B*13,B*51,B*60,B*58和B*44基因最为常见;HLA-DRB1基因座共检出13个等位基因,最多见的基因依次为DRB1*09.DRB*15,DRB1*12,DRB1*04,DRB1*11,DRB1*07,DRB1*08和DRB1*14,接近北方汉族而与南方汉族有差异,与西北回族无明显差异,但与西北维吾尔族和藏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南、北汉族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西北维吾尔族和藏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6.
目的从基因水平调查了中国华南、华北地区人群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并研究比较两地区人群HLA-DQB1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HLA-DQB1低分辨率分型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芯片检测技术,对700名南方地区的中国人和320名北方地区的中国人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鉴定了10个HLA-DQB1等位基因,获得了一组准确、科学的统计数据。结论得到了中国华南、华北地区人群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的数据,证明中国人群HLA-DQB1*02,05,0601,0602,0603的分布南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疾病相关性研究、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山东沿海地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s)与HLA等位基因DQA1*0501、DQA1*0201及碘营养状况对AITDs发病的影响。方法HLA等位基因测定采用PCR-SSP技术,尿碘浓度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结果①DQA1*0501等位基因为AITDs易感基因(GD和HT的OR值=2.14、2.5);而DQA1*0201为女性AITDs保护基因(GD和HT的OR值=0.33、0.27)。②AITDs组尿碘浓度高于300μg/L患者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DQA1*0501(+)发生AITDs的OR值为2.7,DQA1*0201(+)的OR值为0.42;AITDs组碘正常组DQA1*0501(+)OR值为5.12,DQA1*0201(+)的OR值为0.21。③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碘浓度对数、DQA1*0501为AITDs的易感因素,DQA1*0201为保护因素。结论HLA-DQA1*0501等位基因与该地区AITDs的发病易感性相关,而DQA1*0201与女性患者的保护性相关。碘和HLA等位基因DQA1*0501、DQA1*0201共同影响GD、HT的发病。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对广州脐血库10年来保存的脐血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单克隆板,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DNA测序分型方法对广州脐血库内4194份脐带血进行HIA-A、B、DRB1等位基因分型.用Arlequm软件计算HLA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结果 在广州脐血库中,HLA-A、B、DRB1等位基因型分别有18,43,13种.累积频率>50%的显著高频率等位基因是:A*11,A*02,A*24,A*33,B*40,B*15,B*46,B*13,DRB1*12,DRB1*15,DRB1*09,DRB1*04;最常见的单倍型为:A2-B46、B6-DR9、A11-DR12、A2-B6-DR9.结论 广州脐血库脐血捐献者HIA-A、B、DRB1等位基因型及单倍型分布具有典型南方人群的特点,此资料有助于为临床移植寻找合适匹配的供受对.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KCNN3基因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所致移码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95个核心家系共289名家庭成员,包含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研究。精神分裂症采用CCMD-Ⅱ-R诊断标准。KCNN3基因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基因型检测使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DdeI消化方法。精神分裂症与KCNN3基因1137~1140缺失4个碱基的关联分析采用基于单倍型的单倍型相对风险率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 患者组与正常父母组比较,KCNN3基因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的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3,P〉0.05和χ^2=0.010,P〉0.05)。基于单倍型的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发现父母传递与不传递给患者的KCNN3基因等位基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发现KCNN3基因等位基因传递不存在连锁不平衡(χ^2=3.000,P=0.0833)。结论 本组研究对象中,KCNN3基因第1外显子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的发生率少;分析结果提示KCNN3基因第1外显子1137~1140的4个碱基缺失的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状况及由CTLA-4基因启动区多态性导致的不同遗传易感性机制。方法 ELISA法测定MG患者血清中sCTLA-4的水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用于检测启动区-1772、-1661位点的多态性;转录因子NF-1和c/EBPβ结合位点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IP)得以验证。结果 MG患者血清sCTLA-4的表达水平与等位基因的突变相关,携带T→C^1772突变基因的患者可表达高水平的sCTLA-4。TC^1772基因型的频率在MG患者尤其是胸腺瘤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1661等位基因和GG^-1661基因型的频率在MG患者则显著降低。当-1772位点的等位基因是T而非C时,存在转录因子NF-1结合位点;同样,当-1661位点的等位基因是G而非A时,存在转录因子c/EBPβ结合位点,刀豆蛋白A(Con A)、植物血凝素(PHA)能促进NF-1和c/EBPβ的这种位点特异性转录活性。结论 MG患者CTLA-4表达异常,启动区C/T^1772和A/G^-1661多态性可导致无效转录,T→C^1772的突变能影响基因的剪接,干扰蛋白的表达和功能,阻止了负性调节信号的传递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