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816篇
  免费   22591篇
  国内免费   13291篇
耳鼻咽喉   3150篇
儿科学   6779篇
妇产科学   4162篇
基础医学   16038篇
口腔科学   3476篇
临床医学   53467篇
内科学   39506篇
皮肤病学   3342篇
神经病学   9543篇
特种医学   88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9篇
外科学   19732篇
综合类   113855篇
预防医学   30373篇
眼科学   3624篇
药学   57716篇
  581篇
中国医学   50263篇
肿瘤学   7951篇
  2024年   3623篇
  2023年   12359篇
  2022年   10296篇
  2021年   12355篇
  2020年   11749篇
  2019年   11840篇
  2018年   6262篇
  2017年   10439篇
  2016年   11396篇
  2015年   12524篇
  2014年   19383篇
  2013年   19464篇
  2012年   25191篇
  2011年   27314篇
  2010年   25551篇
  2009年   24918篇
  2008年   25228篇
  2007年   24887篇
  2006年   23314篇
  2005年   22676篇
  2004年   19991篇
  2003年   15922篇
  2002年   9436篇
  2001年   8193篇
  2000年   6613篇
  1999年   5632篇
  1998年   4689篇
  1997年   4211篇
  1996年   3373篇
  1995年   2756篇
  1994年   2178篇
  1993年   1849篇
  1992年   1478篇
  1991年   1436篇
  1990年   1195篇
  1989年   1109篇
  1988年   572篇
  1987年   468篇
  1986年   363篇
  1985年   224篇
  1984年   102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91.
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即Kasabach—Merritt(K-M)综合征较为罕见,死亡率高,在新生儿期更为危险,患儿常因DIC或颅内或内脏器官出血死亡。我们应用手术方法治疗1例危重新生儿期的K-M综合征,结合复习既往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直肠类癌1例     
患者李某某,女性、37岁、汉族.因便血4 d,由门诊以"直肠息肉"于2006年5月10日收住入院. 患者自诉无明显诱因,急性起病,便时滴血,每次十余滴,色鲜红.大便日行一次,不干结,排出通常顺利,无久蹲努责病史.便时无疼痛,无脱出物,无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排便情况异常等,无类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93.
肠康复治疗和短肠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进行肠康复治疗的策略。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肠康复治疗在短肠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加以综述。结果肠康复治疗是指重建肠道功能从而摆脱肠外营养的过程,通常包括膳食和内科保守治疗手段,有时还包括外科治疗。最近的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特需营养素、生长因子等的使用促进了肠代偿和吸收功能。结论肠康复治疗有益于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恢复,并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总结先天性膀胱外翻的修复,探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瓣及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在修复膀胱外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前鞘—腱膜瓣加局部皮瓣或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及腹壁缺损,局部皮瓣修复尿道上裂,肌皮瓣的应用面积最大为10cm×8cm。结果临床应用12例,膀胱外翻及腹壁的修复均达到了良好效果,膀胱括约肌功能基本恢复,二次尿道紧缩后12例均能控制排尿。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部分坏死2例,游离植皮后痊愈。结论选择性地应用腹直肌前鞘及腹外斜肌腱膜形成前鞘—腱膜瓣加强腹壁,局部皮瓣转移或应用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腹壁缺损能有效地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恢复膀胱颈部括约肌的连续性及尿道紧缩,能达到自主控制排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胃肠道创伤的发生特点及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3例胃肠道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7例(74.9%)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或血管损伤。行破裂口缝合修补术213例(70.3%)、空腔脏器部分切除吻合术35例(11.6%),余保守治疗,对合并伤均作相应处理。结果本组男女伤员比例为9.6∶1;平均年龄28.2岁;以工人为主。主要致伤原因为锐器切割、交通事故及钝性击打,合计占67%。治愈294例(97%),余9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准确全面的早期诊断、正确处理胃肠道破裂、重要脏器合并伤以及MODS是腹部创伤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男性青壮年工人是胃肠道创伤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院诊治水平有望降低此病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hione-S—transferase-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merase,TopoⅡ)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和10例肝硬化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对其组织病理指标及3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35例肝癌中的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1.4%、31.4%。②肝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组织。③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17.1%,P—gp+GST-π、P—gp+TopoⅡ和GST-π+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60%、14.3%、2.8%,其中P—gP+GST-π和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④TopoⅡ表达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结论①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与其P—gp、GST-π、TopoⅡ表达有关。②对肝癌患者化疗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对患者化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联合用药的合理选择,提高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7.
患者,女,53岁,因“车祸致右侧腹外伤伴神志不清3h余”入院。体检:体温不升,脉搏未扪及,呼吸28次/min,血压为0。神志不清,重度贫血;胸廓挤压征不配合、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低,未闻杂音;腹部明显膨隆,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不配合;移动性浊音阳性。  相似文献   
998.
患者,男,31岁。因全身多发性血管瘤及血肿,并便血、贫血31年,症状加重11年于2006年4月16日入院。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全身多发性血管瘤及血肿,便血、贫血。因贫血较重需每2年输血1次。输血前血红蛋白最低达20g/L,输血后血红蛋白多在80g/L左右。23岁行唇部及右颈部血管瘤切除术。无类似家族史。体检: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米粒至黄豆大小的血管瘤和血肿及淤斑。血管瘤呈黑蓝色、斑块状,压之不褪色,部分为乳头状可压缩的黑蓝色囊性血管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NF-kB的表达及其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轻、中、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NF-kB被激活,其激活程度与妊高征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提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NF-kB的激活参与了妊高征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AMVT)是临床上较为罕见但预后严重的疾病,由于起病比较隐匿,早期临床表现较轻,往往延误诊治,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典型临床表现是间隙性、弥漫性腹痛、厌食等症状,持续数日甚至数周。随后突然腹痛加剧.腹胀、呕吐、腹膜刺激征。及时抗凝治疗和肠系膜静脉取栓,恰如其分的对已坏死肠段予以切除,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