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5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615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4776篇
内科学   874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30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89篇
综合类   3954篇
预防医学   1177篇
眼科学   546篇
药学   577篇
  7篇
中国医学   762篇
肿瘤学   3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900篇
  2010年   1175篇
  2009年   1137篇
  2008年   934篇
  2007年   1042篇
  2006年   834篇
  2005年   690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626篇
  2001年   543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490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301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了解非发酵菌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炎的细菌学特点 ,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 5 9例非发酵菌医院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病原菌构成、药敏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发酵菌肺炎多发生于老年、有严重基础病变及有创检查、治疗的患者。细菌培养共分离出 3种 6 4株非发酵菌 ,其中铜绿假单孢菌 3 1株 ,鲍曼不动杆菌 2 2株 ,嗜麦芽寡食单孢菌 1 1株 ,多存在混合感染。药敏试验显示 :铜绿假单孢菌对泰能、舒普深、多粘菌素 E、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 ;鲍曼不动杆菌对泰能、舒普深、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敏感 ,而对大多数头孢三代耐药 ;嗜麦芽寡食单孢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普遍耐药 ,仅对磺胺、舒普深、环丙沙星中度敏感。结论 :非发酵菌院内肺炎耐药率高 ,治疗困难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2.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分类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颇为多见,病死率高达8.0%~13.7%。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繁多,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五大类:(1)炎症溃疡性疾患:急性糜烂性出血性食管炎或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应急性病变。(2)机械性疾患:食管裂孔疝、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及胆管出血。(3)血管性疾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肠系膜血管栓塞、血管瘤及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4)新生物:息肉、平滑肌瘤及癌肿等。(5)全身性疾患:血液病、尿毒症及胶原性疾患。  相似文献   
63.
梅尼埃病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近年来人们在梅尼埃病的病因学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影像学、病理生理、病毒感染、免疫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 30例的疗效。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严重肺部感染、肝肾综合征及顽固性腹水各 1例。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3%、5 3.3%、40 %。随访中共死亡 1 7例 ,死亡原因 :肝癌复发 9例 ,肝功能衰竭 5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结论 :理性选择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 ,联合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和脾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5.
分析236例单导管乳头溢液的导管小叶标本,在这些病例中发现乳腺癌32例(13.6%),导管内乳头状瘤84例(35.6%),多发性乳头状瘤26例(11.0%),导管扩张症34例(14.4%),囊性乳腺增生54例(22.9%)。乳腺导管炎6例(2.5%)。在16例导管浸润癌中,12例发现残余原位癌,4例多发性乳头状瘤病,而另16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仅2例导管不典型增生。乳头溢液中有13.6%是由乳腺癌引起。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囊性乳腺病是构成单导管溢液的主要原因,但也可由乳腺癌引起,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6.
刘欣  崔西玉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0):1377-1377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0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2例患者中胆源性47例,占46.1%,酒精性22例,占21.6%。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少数伴有体重下降、脂肪泻等症状。影像学特征为胰腺肿大、胰管扩张及假性囊肿。本组中有58例行内科药物治疗,33例外科手术治疗,11例行内镜下治疗。结论胆道疾病是慢性胰腺炎主要致病因素,影像学检查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非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7.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若干热点及挑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近20年来,对AD的研究涉及其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及早期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多个研究热点。虽然我们对该病的认识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很多挑战和困惑。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若干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8.
胆汁中蛋白成分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常与胆汁成分改变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及其始动因素尚未完全明了,该文就近年胆汁中蛋白质成分改变对胆石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面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3例DVT患者与106例正常对照的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103例DVT患者FⅩⅢVa134Leu基因型均为野生型V/V,未见突变类型;106例对照组中发现1例突变杂合子V/L.2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ⅩⅢVal34Leu对中国人群DVT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70.
杨军  王毅  李英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7):811-813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Ⅹ、D-二聚体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和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后并发DVT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下肢骨折的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给于LMWH治疗,40m g肌内注射,1次/d,共14d。非治疗组除不用LMWH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待。观察两组DVT的发生率及FX a含量及活性、D-二聚体含量、APTT、PT、TT的变化。FX a含量及活性测定采用酶免法,D-二聚体含量测定采用金标法,APTT、PT、TT测定采用凝固法。结果:治疗组、非治疗组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33%、56.67%,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FX a含量及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与治疗前和非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APTT、PT、TT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X a、D-二聚体可以作为LMWH预防DVT和治疗效果的临床监测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但当抗-X a浓度大于0.5U/m l以上时,还应注意联合监测APTT,防止治疗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