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36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94篇
预防医学   421篇
药学   257篇
  3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结合无偿献血者满意度调查,按献血人群、满意度等级、不满意因素和献血类型等因素确定不同献血者,利用电话回访与献血者互动,实行差别化管理,以确保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健康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总结成分献血者招募工作中实施的新策略与管理,满足日益增长单采血液成分的需求。方法制定新策略包括成分血捐献流程改进;固定成分血捐献递增式激励措施;完善服务设施;推动互助成分献血。对献血者、工作者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结果 2012年,参加成分献血者2556人次,采集成分血3882个治疗量,重复献血比例达78.8%以上,新招募成分献血比例占全年总人次的21.2%,为临床提供充足、日益增长成分血的需求。结论招募成分献血者的新策略实施后,我站的成分血需求虽然增长了32%,成分血初次献血比例上升到11%;互助献血比例达到10.2%,这两比例人群的增加,不但临床供应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是调节定期捐献者不延时献血,献血热情不受影响,招募新策略的制定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我们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发展壮大成分血捐献队伍,满足了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中RhD阴性血型血清学表型分布特点。方法:选择中心血站2017年1月—2022年8月共39 105名初次献血者中RhD血型初筛为阴性的141例样本,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确认试验,利用血型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41例RhD血型初筛阴性献血者中,确认RhD阴性139例、RhD变异2例,RhD阴性献血者占献血人群的0.36%;139例确认RhD阴性献血者4种主要抗原频率分别为C:0.446 0,c:0.935 3,E:0.057 6,e:1.000 0,RhCcEe表型分布特征为ccee>Ccee>CCee>CcEe=ccEe,其中ccee表型和Ccee表型占87.8%,表型频率观察值与期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27,P>0.05);139例确认RhD阴性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为A型(40.3%)、O型(33.1%)、B型(20.1%)、AB型(6.5%)。结论:RhD阴性献血人群中,4种主要抗原表达以e抗原频率最高,RhCcEe表型分布以ccee、Ccee为主,ABO血型分布中A型...  相似文献   
994.
为有效控制经血液传播的HIV、HCV、HBsAg及梅毒 ,就必须保证所采集的血液不被污染 ,因而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是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关键。为了解我市HIV、HCV、HBsAg及梅毒在一般人群中的感染情况 ,我们将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在我站献血的 12 4 4 6例献血者血清抗HIV、抗HCV、及HBsAg及梅毒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自愿到我站献血的农业人口。1 2 检测试剂 分别为上海科华和天津普生公司生产的HIV、HCV、HBsAg及梅毒检测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使用。1…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荆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探讨献血人群抗-HIV感染率的发展趋势.方法 对献血者标本进行2次ELISA检测,任何一次有反应性即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认试验.结果 2007~2012年荆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07%、0.15%、0.20%、0.15%、0.08%和0.04%,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证阳性率分别为0、2.57/10万、6.35/10万、7.10/10万、10.08/10万和7.10/10万,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推进血液核酸检测,在提高血液安全前提下,尽量减少血液的假阳性报废.  相似文献   
996.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血站工作人员如何在履行献血告知义务的同时,进行无偿献血再招募宣传,对招募重复自愿献血者和机采献血者至为重要.本单位自2009年起,开始尝试使用无偿献血温馨提示卡进行无偿献血再招募宣传,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召回献血者,以适宜的检测策略分析因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酶免)单试剂反应性或灰区而屏蔽的献血者的追踪结果,为建立有效、可行的假阳性献血者归队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珠海市2017—2019年采供血系统屏蔽的酶免单试剂反应性或灰区的献血者,以设计好的策略检测其血液标本,统计分析召回率。结果共检测197例,召回检测阴性167例,召回率为84.77%。其中召回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被屏蔽的献血者78例,召回检测阴性66例,召回率为84.62%;召回因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被屏蔽的献血者41例,召回检测阴性29例,召回率为70.73%;召回因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被屏蔽的献血者15例,召回检测阴性14例,召回率为93.33%;召回因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被屏蔽的献血者63例,召回检测阴性58例,召回率为92.06%。结论血清学酶免单试剂检测反应性或灰区的献血者中有一部分是潜在的合格献血者,召回检测策略还应关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检测,以及各项目的试剂选择,日常筛查中也有增加确证试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探究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站首次单采血小板12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献血者组内比较,护理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献血者组间比较,观察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献血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增加献血者的热情,可以在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广州市大专院校无偿献全血的现状和招募要点。方法根据2012年1月一2014年12月广州市大专院校献全血的数据共42894例,分析大专院校献血人次和献血量的变化,重点分析非200 mL献血率的变化,探讨献血量与年龄、性别、献血次数和院校性质的关系。结果2014年大专院校无偿献血人次(42894)比2013年(43250)略有下降(0.82%),但献血量有了大幅上升(11.57%)。非200 mL献血率从2012年的28.59%上升到了2014年的49.58%。2014年数据显示,男性(OR:2.02,P<0.01)和献血次数(0.68,趋势检验P<0.01)与献血量呈正相关,年龄(0.68,趋势检验P<0.01)和高职院校(趋势检验P<0.01)与献血量呈负相关。结论采供血机构必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大力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