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1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39篇
内科学   10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09篇
预防医学   1169篇
药学   207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詹青 《家庭用药》2014,(12):44-44
每到节假日,亲友团聚,难免推杯换盏,喝上两杯,但要注意的是,很多药物是不能和美酒一起下肚的,有时甚至会产生非常危险的后果。厘清酒的代谢过程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体内的乙醇除少量未被代谢而通过呼吸和尿液直接排出外,大部分乙醇则需经过肝脏线粒体中多种酶的氧化分解、转化,最后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02.
<正>目前全球传染病流行情况十分严峻,新老传染病对健康的威胁交替发生。我国是传染病高发国家,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监测与预警是控制、降低或减少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危险危害的关键所在,是实施从源头上治理危害的理论保障[1]。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对法定传染病管理关口前移,开展实时监控和预警干预,形成了"监测危险因素-预警提示-按时限报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经过5年实践,传染病疫卡网络直报及时率由95%提  相似文献   
103.
《天津药学》2014,(6):8-8
1.表示量和单位依照GB3000~3102《量和单位》系列标准执行。法定单位用符号表示,不宜用中文书写(如用ml、mg、min分别表示毫升、毫克、分等)。禁止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包括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单位),如"N"(当量浓度)、"M"(克分子浓度)、"ppm"(百万分之一),应当改写成"mol/L"和"10-6"。但血压单位恢复使用"mm Hg"。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2012年吉林省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吉林省2012年上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吉林省9市(州)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发病率325.30/10万,与2011年比下降10.32%。甲、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占总数的34.47%,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总数的54.79%。报告发病率性别比1.59∶1。10岁以下人群中,6岁以下各年龄组发病率在1 000/10万以上;10岁以上人群中,60~85岁以下各年龄组发病率在300/10万以上。农民所占比例32.06%。结论 2012年吉林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较2011年下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肠道传染病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6岁以下、60~85岁组发病率较高。农民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传染性疾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长春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07-2011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该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0.40%(15 386/3 852 327),不同年份间传染病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3,P<0.01)。其中14~45岁组报告病例比率(占46.70%)居首位,传染病传播途径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60.68%),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33.06%)。不同月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0,P<0.01),连续5年4月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0.53%)居首位,其次为12月份(0.51%)、5月份(0.48%)等;上报的传染病病种构成居前5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42.82%)、水痘(20.06%)、梅毒(16.96%)、风疹(5.41%)和肺结核(3.75%)。结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加大管理力度,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6.
赵彩红 《职业与健康》2014,(15):2109-2112
目的了解新疆疏附县10年来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疏附县2004--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10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共报告23种32383例,年平均发病率1020.96/10万;死亡报告6种36例,年均死亡率1.13/10万。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波动不大,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发病率由2004年的289.95/10万下降至2013年48.7/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传染病发病位次发生改变,2004--2011年肺结核居第1位,2012年移居第2位,病毒性乙型肝炎从2004--2007年的第3、4位移入第2位,2012年位居第1位;梅毒和淋病逐渐进入前5位,梅毒2011年居第3位。发病顺位前5位的是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梅毒,占总报告病例的91.68%;死亡顺位前3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占总报告死亡病例的94.44%。结论疏附县传染病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今后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呼吸道和血缘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同时,要重点做好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苍溪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苍溪县199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11年苍溪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75.77/10万。14年间发病率居前5位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和细菌性痢疾,占总发病数的82.88%。性传播疾病中淋病发病有所下降,代之以梅毒发病的上升。结论 1998-2011年间苍溪县传染病疾病谱及顺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主要传染病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腮、梅毒和手足口病,须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动态,进而加强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2009-01-01/2012-12-31接诊的5 104例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20种5 104例传染病,其中乙类传染病2 618例(51.29%),丙类传染病1 666例(32.64%),其他传染病820例(16.07%),无死亡病例。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呼吸道传染病1 791例(35.09%),肠道传染病1 691(33.13%),血源及性传播疾病798例(15.6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4例(0.08%),其他传染病820例(16.07%)。所有报告病例以门诊患者为主,共4153例,占81.37%。结论某医院2009-2012年报告的传染病分布在全院各科室,且以门诊患者为主,因此及时发现诊断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加强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报告意识、按照医院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和个人职业防护指导在院内对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对实际工作中的预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龙岩市2013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法定报告的2013年龙岩市传染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龙岩市7个县(市、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14 918例,发病率581.51/10万,死亡率0.51/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5 734例,占38.44%,丙类传染病9 184例,占61.56%。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5 805例(38.91%)、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 800例(18.77%)、肝炎2 524例(16.92%)、梅毒1 300例(8.71%)、肺结核1 005例(6.74%)。结论龙岩市法定传染病的发病存在病种、发病率、死亡率、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年龄、职业等差别;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肝、梅毒、肺结核、淋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防控是今后工作重点,应根据不同传染病发病、传播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来降低发病(死亡)率,减少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110.
陈合  李欣欣 《职业与健康》2014,(18):2591-2594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大兴区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兴区2012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7 690例,报告发病率为544.12/10万,较2011年上升9%;死亡12例,死亡率0.85/10万,比2011年下降27.56%。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猩红热。结论对重点疾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可减少传染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