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22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1.失业多 许多乙肝感染者很难找到工作,因为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都学着招考公务员的标准,无论大、小“三阳”,一个不放过。侥幸找到工作的人,一旦被单位发现,就成了所有人躲避的“瘟神”,他们动过的东西似乎都带有病毒,谁也不敢碰,最后的结果就是以各种理由解聘。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这就意味着占我国1亿多人会因为乙肝而失业。  相似文献   
92.
丁素琴  马迎华  王超  隋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11-4214
[目的]了解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和相关法律政策的知晓情况,以及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OVC)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6月在某市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1所,每校选择2~3个班级,共62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问卷624份,其中有效问卷620份。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3.46%,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知晓率分别为67.59%、73.56%、75.39%和74.12%。25.2%的学生听说过"四免一关怀"政策这一名词,37.4%的学生听说过具体的内容。虽然90%以上的学生同意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不足60%的学生愿意与他们同班学习。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态度受知识水平、接受艾滋病教育以及权利意识的影响。[结论]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缺乏知识,把艾滋病与不良行为道德联系起来是产生歧视的部分原因。政府的政策保证、学校提供艾滋病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有助于减少歧视。  相似文献   
93.
医疗服务过程中艾滋病相关的耻辱与歧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相关的耻辱与歧视已成为目前HIV/AIDS防治工作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更引起了研究者和全社会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卫生服务过程中HIV/AIDS相关的耻辱与歧视的现状、造成的影响以及目前的对策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4.
目的:深入探讨流动人口歧视知觉、逆境评价与心理适应之间的作用。方法: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和杭州两地共抽取328名农村流动人口为被试。结果:①流动人口的平均流动时间接近7年,流动城市数目为2.79个,流动性为0.65±0.77;②男性的歧视知觉显著高于女性,高流动性群体的歧视知觉显著高于低流动性群体,同时,流动性越高,歧视知觉越高,自尊越低;③流动人口歧视知觉对心理适应的预测作用部分通过逆境评价来实现。结论:逆境评价在流动人口歧视知觉和心理适应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居民外群体偏好现象中的共识性歧视以及歧视程度的差异。方法: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偏差地图,对101名外来务工人员和相匹配的101名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①两类群体的刻板印象符合中国社会群体刻板印象分类;②两类群体对外来务工人员低社会地位、低能力和高热情以及城市居民高社会地位、高能力和低热情达成共识,且外来务工人员的内群体评价高于城市居民的评价;③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对城市居民保护帮助和赞赏敬佩的外群体偏好。结论:外群体偏好现象存在共识性歧视的同时也存在共识性歧视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公务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与歧视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211名公务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211名公务员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8.5%;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92.9%,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8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歧视与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山西省公务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缺乏,是导致艾滋病相关歧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受其感染者一直遭受着人们的歧视。对HIV/AIDS感染者的歧视,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歧视,加剧了HIV/AIDS感染者人群同社会的隔离,严重影响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根据艾滋病的3个基本特点及被误解的传播途径,结合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分析医务人员HIV/AIDS感染者歧视的直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8.
王仪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14-2917
艾滋病(AIDS)自1981年被发现后,已在全球肆虐蔓延,在我国也是保持着增长的流行趋势,截至2004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9 067例,此报告只是冰山一角.面对这么一个特殊的大群体,中国对HIV/AIDS罹患者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是低于罹患者本人社会心理支持需求的,这种强烈反差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公共卫生和精神障碍问题之一.公众对HIV/AIDS医学问题的社会认知水平普遍认识不高、心理认知不正确是产生偏见、歧视的社会根源.提高社会心理认知水平,促进社会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导公众关爱这个群体,正确对待AIDS病人,认识AIDS关传播知识,患者和公众齐心协力,使社会和谐发展,进而达到控制和预防AIDS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医学生艾滋病相关歧视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歧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3月30日至4月5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选取06级5个专业484名医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459份.其中,87人(19.0%)认为应该限制PLWHAs的人身自由,77.6%的对象害怕接触PLWHAs,...  相似文献   
100.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指有患艾滋病、为艾滋病患者遗孤、父母一方因艾滋病去世和父母双方均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种情况之一的儿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