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532篇
预防医学   38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09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脑卒中1年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影响脑卒中后1年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因素及其对卒中后生存质量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9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1年随访,完成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问卷调查、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以评估生存质量及身体残障状况。结果:只有301例患者在卒中后1年进行了随访,虽然既往病史、卒中类型、年龄对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P>0.05)。卒中程度严重、卒中并发症能显著地降低生存质量(P<0.01);女性、无伴侣、自费、文化素质低也会导致生存质量下降(P<0.05)。结论:卒中严重程度和卒中并发症是影响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性别、付费方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既往病史、卒中类型可作为影响生存质量较弱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2.
1病例患者男性,42岁,主因“间断胸痛1周”于2017年11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饱餐后出现胸痛,呈胸骨后烧灼感,伴大汗,休息不缓解,进行性加重。于外院测血压220/154 mmHg(1 mmHg=0.133kPa),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弓峡部及胸主动脉起始部管壁弧状增厚,考虑“壁间血肿”,高敏肌钙蛋白I:0.15 ng/ml(0~0.04 ng/ml),给予降压、减慢心率等保守治疗,餐后仍间断有胸骨后烧灼感,每次约30 min。之后患者以“急性主动脉壁间血肿”收入我科。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220/154 mmHg,未规律服药。入院查体:脉搏71次/min,血压142/92 mmHg,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机采血小板献血员采前快检程序,对献血者献血指标进行采前检测分析,探讨献血者血液献血指标的稳定性。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2月到山东省血液中心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5 653人次献血者血样,使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和HBs Ag试剂条等进行检测。利用检测数据和微机管理软件统计分析献血员采前检测指标。结果机采献血者仍然以中青年为主,男性献血者多于女性,淘汰项目中脂血和ALT升高者较多。结论建立和利用献血员采血前快速检测程序,有效地增加了采血后的血液合格率,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耗材的浪费,保护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保证了血液的有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4.
本文依据ICD-10编码原则,通过4个未看既往史造成错误编码的案例,分析说明既往史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关系,指导编码员准确编码,提高疾病分类质量。临床医师既往史描述是否全面、准确及编码员是否详细阅读既往史都将直接影响编码的准确性,编码员编码时一定要阅读既往史,才能科学准确编码。  相似文献   
75.
全球首例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国洛杉矶男男性行为者(MSM)身上发现,中国于1989年在MSM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MSM由于其特殊的性行为特征,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关注人群之一,是中国继有偿供血人群、静脉吸毒人群之后艾滋病的一个高风险人群。为了科学评估MSM人群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效果,国内专家学者借助各种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方法,探索和了解该人群艾滋病的新发感染情况。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6.
河南是我国艾滋病疫情较重的省份之一,患者多集中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艾滋病以及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不足.同时患者对心理状况的了解也不足,不懂得及时通过心理咨询来缓解心理压力,多数患者积累了较多的心理问题.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艾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1].为了解河南省...  相似文献   
77.
李杰  吕梁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0):163-164
案例1,患者,女,19岁。右膝部隐痛,活动后加剧半年。体检:右髌骨轻压痛,表面光滑,未扪及包块,右膝关节无红肿、皮温升高及静脉充盈,浮髌试验(-),膝关节活动正常。既往史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相似文献   
78.
木金花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247-1247
患者,男.59岁。因无规律性上腹疼痛2年.阵发性解黑便半年,出现消瘦、头昏、腹胀1个月就诊。门诊以“腹水原因待查”收住院。患者既往健康。检查:一般情况差,慢性病容,无黄疸,贫血貌,消瘦,皮肤黏膜未见色素沉着及异常皮肤痣、皮肤黑色损害等。心肺正常,腹部稍膨隆,呈蛙状腹,叩诊浊音,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78g/L。[第一段]  相似文献   
79.
病例男,53岁,农民,因“行为异常、神志不清1周”于2006年6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出现烦躁、行为异常、行走不稳,渐 出现神志不清、不能言语、二便失禁;无发热、呕吐、抽搐。既往史:有饮酒史20余年,每d约8公两白酒,有时饮酒代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0.
沈玲  顾小军  刘新钰  曹莉  孙梅 《江苏医药》2007,33(10):1050-1051
八十至九十年代初,由于输血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众多的丙型肝炎(丙肝)感染患者.本文对南京地区非献血员慢性丙肝患者测定基因分型、HCV RNA定量,进行临床预后方面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