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9篇
  免费   1094篇
  国内免费   537篇
耳鼻咽喉   159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110篇
口腔科学   318篇
临床医学   3066篇
内科学   1019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303篇
特种医学   23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20篇
综合类   4731篇
预防医学   1945篇
眼科学   456篇
药学   1135篇
  14篇
中国医学   304篇
肿瘤学   662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574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780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963篇
  2010年   973篇
  2009年   870篇
  2008年   960篇
  2007年   901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877篇
  2004年   715篇
  2003年   712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443篇
  1998年   436篇
  1997年   353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验证自行设计加工的磁锚定装置在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加工适用于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磁锚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内置抓钳和锚定磁体2个部分。以6只健康雄性Beagle犬为模型,用磁锚定装置代替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副操作孔抓钳,经主操作孔置入磁锚定内置抓钳并钳夹于阑尾尖部,体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与内置抓钳的靶磁体相吸,移动锚定磁体即可改变内置抓钳的牵拉方向,从而有效牵拉暴露手术术野,完成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利用磁锚定装置进行阑尾切除时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6只Beagle犬均顺利完成磁锚定技术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27~38 min,出血量均小于10 ml,术后实验犬状态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磁锚定装置用于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在相关设计进一步优化基础上,可尝试或试验性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神经外科是我国医学领域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学科。自70年代显微神经外科的开展,使手术技巧不断提高。80年代神经影像学应用采用头颅CT、磁共振成像、单光子C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数字成影血管照影等,为颅内疾病从定位、定性和脑功能诊断方面提供了科学的客观依据。与此相适应的近十年来神经外科麻醉的进步,先进的临床技能及贯穿在整个围手术期的全方位的监护条件下,对维持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颅内压和脑灌流压的稳定,保证脑氧供和氧耗的平衡。保持颅内顺应性和血脑屏障的功能完好提供了条件,把手术麻醉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损伤减…  相似文献   
13.
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防痨杂志》2003,25(6):374-376,37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与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回顾资料完整且经CT及临床明确诊断的15例外部性脑积水,男11例,女4例,发病年龄2—6个月8例,8-10个月5例,10个月以上2例,全部经CT平扫检查。结果:婴儿外部性脑积水CT特征为: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5mm).前部纵裂池增宽(≥6mm),大脑外侧裂池增宽(≥7mm),额顶部脑沟增宽增深。鞍上池扩大,双侧脑室轻度扩大或不大;临床有婴儿短期内头围异常增大、前囟膨隆、一过性惊厥、烦躁哭闹等症状。结论:外部性脑积水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无须临床特殊干预:部分继发性外部脑积水应给予积极对症治疗。CT对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精苯装置MEA系统自投料开车以来在生产过程存在的含有油分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依据相应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消泡改进措施,从而保证了精苯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制作人体解剖断层示教标本时,传统上常采用手术针线缝合固定断面相邻器官结构的方法。我们采用市售明胶来粘接、固定断面器官结构,此方法一方面更好的保持了断面内器官结构原来的正常位置,外观自然流畅;另一方面大大延长了标本的使用寿命,整个过程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CT腹部模式常规和非常规扫描次数、高曝光剂量扫描对家兔急性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1)高曝光剂量CT扫描组36只。采用约为常规剂量2倍的腹部CT扫描模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再将其分两大亚组,每组18只。①腹部模式一次性扫描组(一次性扫描组):CT扫描层厚为2.5mm分别连续扫描3、6、9、12、15和18次,48h后剖杀;②腹部模式重复扫描组(重复扫描组):CT扫描层厚以5mm分别连续扫描2、4、6、8、10和12次,24h后重复上述扫描,24h后剖杀。(2)常规CT扫描组:5只,采用常规次数和曝光剂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48h后剖杀。(3)健康对照组:5只。所有实验动物取脾组织作病理分析。结果光镜病理结果:①一次性扫描组:连续扫描6次时出现红髓髓窦略扩张、淤血;连续9-18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可见网状组织细胞增生和吞噬含铁血黄素。②重复扫描组:共8次扫描时出现红髓髓窦轻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16-24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间或有组织细胞增生。结论常规脾脏CT扫描是非常安全的;在非常规扫描次数和高曝光剂量下,CT辐射可能会引起家兔急性脾组织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胃肠平滑肌运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肠道功能是消化系统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而平滑肌是维持胃肠运动的基础,近年认为胃肠道既是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动力部位,又是靶器官。所以,胃肠平滑肌运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从胃肠运动的电生理基础、钙离子和钙通道、平滑肌的收缩装置和途径、胞内信使和信息传递通路以及MODS状态下细胞因子对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这五个方面对胃肠平滑肌运动的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吸入不同浓度地氟醚麻醉下健康志愿者脑血流(CBF)分布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9名志愿者,每位志愿者分别在清醒、吸入0.5和1.0MAC地氟醚后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仪进行扫描,观察地氟醚麻醉下人局部脑血流(rCBF)的动态变化。结果全脑CBF计数在清醒时为127.5±23.1,吸入0.5MAC地氟醚麻醉后全脑CBF计数为130.8±25.4,吸入1.0MAC地氟醚后为128.8±22.9,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中脑、小脑、丘脑、海马、基底核、扣带回和舌回等脑区rCBF计数差异也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在保持PETCO2和MAP稳定且在正常范围时,吸入地氟醚麻醉不影响人脑内血流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单纯应用压力梯度长袜(CS)或与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使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胸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CS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每组60例。术后3~8d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记录DVT例数及血栓发生部位(大腿或小腿)。随机选择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各15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切皮后2h及术后24h各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测定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术后3-8d对照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和单纯CS组DVT发生率分别为49.3%、15.0%、23.3%和30.0%(P〈0.05)。所有发生DVT患者中,除CS组发现1例近端DVT外,其余均为远端DVT。发生DVT患者年龄、卧床时间、危险因素个数等与未发生血栓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纤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切皮后2h,CS+IPC全程组vWF升高,D-D、tPA-Ag降低(P〈0.05),术后24h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间D—D、vWF、tPA-Ag及P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IPC全程或术后使用均能降低高危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其中CS+IPC全程使用预防效果最好,可能与IPC增加纤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