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1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10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04篇
预防医学   6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目的了解围场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掌握疫情动态,对该病进行及时预防与治疗。方法按照《河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对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6个乡镇共流调和采血6 000余人,血清学阳性率10.92%,其中以畜牧民居多,发病以春夏季为主。结论围场县布鲁氏菌病疫情比较严重,需卫生和畜牧部门共同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支持、高热和多汗的管理、饮食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功能锻炼、围手术期护理、健康宣教。结果 5例患者通过药物保守治疗,高热、多汗、腰背疼痛症状彻底消失;另外3例症状重并有神经受损的患者通过药物加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结论护士熟悉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特点,规范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护理要点,同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是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尽快康复、回归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73.
PCR是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采用PCR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基因分型和定量等具有多种优点,如高敏感性、高特异性、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侵入机体所引发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世界上仍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受到布病的危害。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是目前常用的人类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细菌培养相对费时,往往会延误诊断及早期治疗;血清学诊断缺乏国际化的参考标准,具有有诊断学意义的血清布鲁氏菌抗体滴度尚未确定。PCR技术可对少量的布鲁氏菌作出快速诊断,是目前诊断人类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PCR主要技术及其在人类布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调查处置一起由食用新鲜“羊初乳”导致的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为科学开展食源性布病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布病个案调查表,对医院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再根据调查线索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进行可疑病例搜索调查和实验室采样检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共确诊6例布病病例,均为同一日在某乳制品公司现场饮用新鲜“羊初乳”的同一参观团人员,罹患率高达50.00%(6/12)。结论 综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本起疫情为布病暴发疫情,引起原因为生饮未经消毒的羊奶。疫情提示牛、羊等奶制品需加强监管,降低布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掌握达州市羊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情况,评估全市羊场布病净化的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5—2018年达州市3 199个场(户)的69 630份羊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并以问卷形式对养殖场基本情况、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和养殖场相关人员对布病的知信行(KAPs)等进行调查。结果 59个阳性场(户)共检出835份布病阳性血清,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0%(835/69 630),场(户)平均阳性率为1.84%(59/3 199),其中2015—2018年场(户)阳性率分别为6.31%、2.34%、0.85%和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3 199, χ2=66.415,P<0.05),样品阳性率分别为4.55%、1.90%、0.61%和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69 630, χ2=1 121.088,P<0.01),均呈下降趋势;该地区除渠县外,其余6个县(市、区)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均检出布病阳性样品,其中存栏量小于50只的场(户)阳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 199, χ2=0.497,P>0.05),达川区与其他区域场户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3 199, χ2=34.612, P<0.05);问卷调查发现近1年内引羊(OR=9.11,95%CI:1.08~77.29)等3个因素为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2015—2018年,达州市羊布病样品阳性率和场(户)阳性率均逐年下降,从外地引羊,以及业主对生物安全和布病的认知较差是该地区羊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布鲁氏菌强毒株16M和疫苗株M5-90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其凋亡相关因子的转录和表达。方法建立16M、M5-90侵染RAW264.7模型,采用CFU计数法比较16M、M5-90侵染RAW264.7 4、8、12、24h后的胞内生存情况;采用qRT-PCR检测AIF、Bcl-2、Bax、Apaf-1、Bcl-xl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ELISA检测TNF-α和Cyt C在细胞内的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Cyt C在细胞内共定位表达情况。结果布鲁氏菌16M在侵染后4h~24h胞内CFU呈增多趋势,而M5-90CFU先增多后减少。qRT-PCR显示AIF基因的转录水平在侵染后4h~24h内呈上升趋势,且M5-90侵染组与16M侵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M5-90侵染诱导的Apaf-1基因转录水平与16M侵染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xl的转录量随着侵染时间增长而不断增加,且16M诱导组与M5-9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5-90侵染组Bax和Bcl-2水平与16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5-90侵染组Bax/Bcl-2比值与16M侵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分析显示TNF-α、Cyt C分泌量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加,且M5-90诱导组与16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光共聚焦显示Cyt C定位在RAW264.7内,属于胞浆表达,且M5-90诱导的表达量与16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侵染RAW264.7 4h~24h内,凋亡相关因子Cyt C、AIF、Bax/Bcl-2、Apaf-1的表达量高于强毒株16M侵染组,而Bcl-xl则相反,表明在此侵染阶段M5-90具有更强的促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大肠埃希菌表达、纯化的OMP31与BP26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以金黄葡萄球菌A蛋白(SPA)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检测布鲁氏菌抗体,并分析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粒径为40nm胶体金制备的试纸条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的敏感性最高,胶体金最佳标记pH为6.2,SPA蛋白最适标记量为6μg/ml。交叉试验证明试纸条不与其他非相关疾病感染血清反应,特异性高。试纸条检测结果与琥红平板试验方法的符合率为92%。结论制备的布鲁氏菌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可用于鉴别布鲁氏菌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并可区分牛、羊种布鲁氏菌感染,可在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9.
由于近几年松原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新发病例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掌握布病疫情动态,科学预测发展趋势,正确评价防治效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布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将2008~2010年布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布鲁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菌,缺乏经典的毒力因子,致病性不仅依靠侵袭力和内毒素,还有赖于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目前,布鲁氏菌入侵机体和在胞内持续存在的机制尚未明确。布鲁氏菌基因组学研究不仅可全面了解布鲁氏菌的基因组成、分子进化、毒力因子以及致病机制等特点,还可以对一些致病相关基因和重要的蛋白进行预测。该研究为开发研究疫苗和新型抗生素提供分子基础,从而为构建新的有效的布病治疗和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布鲁氏菌的基因组组成、特征,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比较基因组研究进展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