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4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190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利用冷冻干燥保藏菌种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这种保藏菌种的方法,具有保存时间长,细菌的生活力、生理机能和毒力等均保持相对地稳定的优点。据文献记载,鼠疫菌经冻冷干燥保存19~25年仍然保持着活力和毒力;许多微生物用此法可保  相似文献   
82.
东方田鼠感染血吸虫前后血清补体C3 C4水平的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东方田鼠感染血吸虫前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阐明其动态规律,为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机理提供证据。方法 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结果 未感染血吸虫的东方田鼠血清补体C3、C4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昆明系小鼠,东方田鼠感染后血清中C3、C4平均水平在第11d以前较低,第21d升高,第26d较前显著升高,昆明系小鼠感染后C3、C4平均水平逐渐上升,直至第26d非常显著地高于第21d之前者。结论 东方田鼠血清补体水平较高,在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布氏杆菌病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强对布氏杆菌临床及实验特征的认识,以利及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布病患者资料,并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大多数为农民,但也有市民和学生,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为主,实验检查主要以ALT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肝脾肿大和血沉加快较常见。结论:提示临床及检验医师应高度重视布氏杆菌病,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形态变化及生长特性;探讨改良布氏肉汤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方法:光镜下观察冻存及培养于哥伦比亚平板上的菌株在暴露于空气中不同时间段的形态变化;在暴露于空气后不同的时间段将菌株分别经改良布氏肉汤及哥伦比亚平板进行传代培养。结果:暴露于空气中冻存菌株0.7h后失去生长能力,0.8h开始出现球形菌,66.5h全部球形样变;平板上菌株于1.9h开始出现球形菌,8.2h后失去生长能力,33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细胞流变行为改变的特点。方法:在高放大多投射显微镜下直接观察66例冠心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的流变行为;应用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红细胞聚集性、流动性,白细胞聚集性、活化性,血小板聚集性、活化性以及循环内皮细胞斑块的数量、大小。结果: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活化率和白细胞聚集率、活化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循环内斑块增多(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性增高,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白细胞、血小板的活化性升高,即血细胞黏度增高;内皮细胞斑块增多,即血管损伤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89.
自1929年Huddleson氏根据布氏菌初代培养物对CO_2的需求,H_2S产生和对阿尼林染料的敏感性,将布氏菌属分为三个种,即羊种、牛种和猪种布氏菌以来,布氏菌属不断充实和发展。现今的布氏菌属  相似文献   
90.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便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本组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X线、CT、MR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已确诊的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 本组病灶均位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87.50%).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新破坏灶形成,但无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可伴有椎体小关节损害,少有或无椎旁脓肿形成.脊椎结核以椎体和椎间盘破坏为主,伴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常见.结论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脊椎结核可以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