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由于狂犬病疫苗的注射时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五针注射时间分别在咬伤后的第0、3、7、14、28天。医护人员在填写注射卡时常因计算失误而发生注射时间填写错误,产生医疗风险,甚至还会引发医疗纠纷。为此,笔者采用电脑的Excel自动计算功能制作了狂犬病疫苗注射卡,采用该方法后,几乎杜绝了此类差错。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2.
根据卫生部要求,长清区于1997年9月起停止了卡介苗的复种工作。为了解停止卡介苗复种后儿童结核免疫水平,2001年3月对孝里、马山2个乡镇的780名0~12岁健康儿童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研究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稀膜引导种植体颊侧裂隙状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12条杂种狗,拔除左侧四个前磨牙,3各月后植入4枚直径3mm长10mm的种植体,在种植体的颊侧制作5mm的裂隙状骨缺损,3枚种植体分别覆盖几丁质膜、聚四氟乙烯膜、钛网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另一种植体作对熙。术后2、4、8、12周取材,测量颊侧裂隙状骨缺损高度,组织学定性及定量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盖膜的三纽从第2周开始就有明显的骨再生,至第12周时裂隙状骨缺损完全为新骨充填;对照组在任何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的量少于盖膜的三组,相差显著。结论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均能引导种植体周围裂隙状骨缺损区骨再生。  相似文献   
44.
2003—2006年苏州市区卡介苗接种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起我国停止卡介苗复种工作,2005年6月1日起卡介苗接种一律免费。然而,国家计划免疫规程明确规定: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必须作为国家计划免疫的目标而坚持下来;对卡介苗接种效果必须进行定期的监测与评价。苏州市区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由各医院产房负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卡介苗室负责卡介苗接种质量的监测、出生时未接种婴幼儿的补种以及卡介苗不良反应的诊治工作。为评价卡介苗接种免费后的接种质量,现将苏州市区2003-2006年卡介苗接种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无(或弱)应答者复种远期效果。方法严格筛选无(或弱)应答者40名,分肌肉和皮内接种,用3针加倍剂量(每次10μg或20μg),以80名同期筛检人群正常应答者作对照,完成30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无(或弱)应答者复种后产生抗体应答;第30个月,肌肉和皮内组仍有64.7%和34.8%维持抗体阳性。但无(或弱)应答者抗-HBs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均明显低于正常应答者(P<0.01)。无(或弱)应答者HBV累积感染率(单项抗-HBc阳性)为25.0%(肌肉组17.6%,皮内组30.4%),显著高于正常应答者2.6%(P<0.01)。结论肌肉接种好于皮内接种。无(或弱)应答者复种确实能起到改善应答并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里维持抗体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调查了解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V)查漏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8个月~7岁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调查儿童4000余人的计划免疫接种史及计划免疫接种证记录.结果 调查本地常住儿童8个月~7岁2574人,MV接种程序完成>98%,在册流动儿童408人,MV接种程序完成>90%.不在册流动儿童、外地接种证、无接种证儿童和接种证丢失,MV接种史不详的儿童356人.查漏补种MV儿童458人,在册儿童102人,超出MV接种年龄2人.流动儿童356人,超出MV接种年龄326人.MV初种儿童78人,MV复种380人.结论 流动儿童MV计划免疫接种明显低于本地常住儿童,存在有免疫空白,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易感人群,给控制与消除麻疹带来严峻的挑战,流动儿童尤其是小年龄组人群,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复种远期效果。方法严格筛选无/弱应答者40名,分肌内和皮内接种,用3针加倍剂量(每次10μg或20μg),以80名同期筛检人群正常应答者作对照,完成30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无/弱应答者复种后产生抗体应答;第30个月,肌内和皮内组仍有64.7%和34.8%维持抗体阳性。但无/弱应答者抗-HBs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均明显低于正常应答对照(P>0.01)。无/弱应答者HBV累积感染率(单项抗-HBc阳性)为25.0%(肌内组17.6%,皮内组30.4%);显著高于正常应答对照2.6%(P<0.01)。结论肌内接种好于皮内接种。无/弱应答者复种确实能起到改善应答,并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维持抗体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1 病例报告 患儿,女,7岁,2007年4月23日9时入院,主因双下肢出血性皮疹4d,患儿于入院前1周在学校统一注射“麻疹疫苗加强针”,注射2d后发现双足出现红色斑点状皮疹,呈对称分布,开始未引起注意,未给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多,并伴有双膝关节疼痛,病前未进特殊食物和药物,遂来我院诊治。门诊以“过敏性紫癜”收入院。  相似文献   
49.
复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鸽  曾为华 《中国校医》2003,17(1):58-58
为了解我校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状况 ,十多年来 ,我们每年都对新生进行乙肝标志物 (两对半 )检测 ,感染率为 8.8%~13.1% ,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几年有所稳定。为保障未受感染者身体健康 ,对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阴性者 ,进行血源性 ,或者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两对半 ,32个月后也就是毕业前体检时给予测量乙肝两半对。其中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者抗 -HBs阳性率为 6 6 .2 2 %左右 ,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者仅为 5 5 %左右 ,与文献报导 95 %左右有很大的差距。当时我们考虑是否接种乙肝疫苗与检测相隔的时间太长 (32个月 )。所以我们对 99级新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卢湾区上海户籍婴儿的麻疹抗体浓度变化,为消除麻疹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对上海户籍婴儿在6月龄进行调查并采血,9月龄再采血一次,对血样进行麻疹抗体浓度检测,并实施统计分析。结果母亲的麻疹复种史差异,婴儿在麻疹疫苗初种前麻疹抗体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对麻疹初免效果的影响不大。结论在适当时机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同时必要时对6月龄婴儿实行麻疹初免,提高麻疹保护率,有助于减少婴儿麻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