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313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9篇
中国医学   412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国地鼠情绪唤醒水平评定量表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套适合于中国地鼠情绪唤醒水平观测的评定方法,并验证其可靠性,在Ader 情绪唤醒评定方法基础上进行修订,对中国地鼠进行试测,建立情绪唤醒水平划界分。结果显示总分以5 分为界,能区分高/ 低情绪唤醒水平的中国地鼠;条目与量表总分呈中高度相关( r = 0 .3268 ~0 .7347) ,量表总分重测信度良好( r = 0 .5874 ~0 .6105) ,评定者评分一致性高,符合率达95-2 %  相似文献   
22.
国内外3种乙脑疫苗在小鼠体内的保护力试验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乙型脑炎(JE)SA14142减毒活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HKV)和鼠脑纯化疫苗(MBV)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免疫后以P3株和中山株(Nak)腹腔或脑内攻击的方法。结果表明乙脑SA14142减毒活疫苗免疫1次对2株乙脑病毒的腹腔攻击均有100%保护,对脑内攻击亦有较好的保护(40%~80%),而2种灭活疫苗仅对腹腔有一定的保护(40%~80%),对脑内几乎无保护。3种疫苗均可诱生中和抗体(NA),活疫苗与MBV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保护力活疫苗明显高于MBV。MBV虽较HKV诱生的中和抗体高,但保护力却不比HKV高。因此结果表明中和抗体与保护力并无绝对的相关关系,活疫苗具有诱生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全面免疫,而死疫苗则无有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沙鼠肾Ⅰ型灭活疫苗、地鼠肾Ⅱ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在姬鼠型疫区及家鼠型疫区两个现场,以整群抽样方法,每一疫区各设一接种组和一对照组,分别研究沙鼠苗和地鼠苗的安全性,血清抗体效价和实际防病效果。结果:沙鼠苗:中强反应率213%(51/356)、荧光抗体阳转率:基免后100%、一年后5416%、加强针后两周:100%、第三年774%、第四年:7200%;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时间同上)为:7037%、0、7333%、3230%、320%。全程接种(四针)疫苗保护率为100%(全程接种者无病人,疫种三针者发病1人,对照组发病53人)。地鼠苗:中强反应率:397%(51/1284)、荧光抗体阳转率分别为(时间同上):100%、3636%、100%、7710%、8000%。中和抗体阳转率:5000%、1765%、100%、5140%、4400%。全程接种疫苗保护率为100%(接种者无1人发病,对照组发病97人)。结论:两种疫苗经过四年观察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未发现有增强反应,地鼠苗实际防病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4.
目的:自体瘤苗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出对照组、治疗组10 例采用马利兰加瘤苗治疗,骨髓象、细胞、体液免疫、治疗效果及急性变等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应用瘤苗后血象降至正常,骨髓象基本正常,体液及细胞免疫学指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提高( P< 0 .01) ,随访生存良好(1~4 年) ,迄今无一例急性变。结论:自体瘤苗治疗关键在显著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特别是免疫指标,开辟了安全可靠、防止急性变、延长生存期的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5.
IL-2活化瘤苗对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用细胞因子活化的特异性瘤苗辅助常规化疗,治疗外科手术后临床Ⅲ~Ⅳ期胃癌患者,抑制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于外科术后常规化疗结束后2周,用患者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IL-2活化的树突状细胞(DC)作为瘤苗给患者四肢皮下多点免疫注射1×106/(ml·次),每周1次,每疗程注射4次,0.5年后强化1次。定期胃镜、影象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查,随访至手术后第2年,观察生存期和生存率。结果经瘤苗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改善。术后24个月,瘤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生存率为50%,血清中CEA和CA724分别为(10±1.5)ng/ml和(5.5±1.5)U/ml,而单纯化疗组患者的生存率为10%,CEA和CA724的水平分别为(77.0±9.4)ng/ml和(55.0±7.6)U/ml;P<0.001。结论特异性瘤苗免疫治疗,能增强胃癌患者术后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手术后化疗疗效,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6.
骨关节结核(中医称为骨痨或骨阴疽),为一种常见的坏死性炎症性疾病,多继发于肺结核、胸膜结核或其它脏腑结核。笔者依据苗族医药理论,自拟苗药莲乌骨痨丸治疗骨关节结核 43 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特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43 例病人中,男性 34 例,女性 9 例;住院治疗15 例,门诊治疗 28 例;年龄 7~72 岁;病史最短的 2年,最长 42 年。均以临床症状及化验、X 线摄片为诊断依据。2、治疗方法 莲乌骨痨丸由莲青树、乌梢蛇、血当归、肺筋草、龙骨、白术、红角莲等 10 味药物各等分组成。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洗净烘干,磨成极细粉,用蜂蜜调制成丸(每丸重 5~6g),皮棉白纸包裹,食用塑料纸袋封好,瓶装备用。 用法:每日早、中、晚各服 1~2 丸,温开水吞服。3、疗效判断 痊愈:经用莲乌骨痨丸治疗 1 个疗程(30 天)以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改善,骨关节 X 光片检查病灶吸收钙化,随访 1 年无复者为痊愈。 好转:治疗 1 个疗程以上,患部疼痛减轻,食欲增加,体力增强,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窦道者窦道闭合,X 线片复查骨关节病变改变不大。 无效:用“莲乌骨痨丸”治疗一个...  相似文献   
27.
血藤为苗药“四大血”之一。但以血藤为名在民间使用的品种有五味子科血藤 10 余种,豆科血藤 10余种,此外尚有非上述两科品种的大血藤(木通科大血藤)、虎杖根、茜草根。根据流行于黔北、川南、渝南山区苗医使用“四大血”的习惯,木通科大血藤即(四大血)中“活血”,虎杖根在我国西南苗医中不作为血藤使用,茜草根为苗医所称之“红龙须”,不作为血藤使用。并提出“四大血”中的血藤最好大、小血藤(豆科血藤配伍五味子科血藤)并用。  相似文献   
28.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现确定贵州苗族药用“血藤”分两大类:一类为大血藤类;二类为小血藤类,共6 科 11 种。  相似文献   
29.
桉叶系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苗族习用药物,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 Eucalyptus globules Labill.的成长叶,苗族药名为 Ghab nex det ngaib(嘎娄斗安) 。本品味苦、辛,性寒。归肺、胃、脾、肝经。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等功效。国内外对蓝桉从生药学、植物化学、药理及临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30.
抗膀胱癌免疫毒素BDI-1-PEA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利用抗原处理细胞(APC细胞)处理制备瘤疫效疗较为肯定,认为天然免疫细胞DC细胞瘤疫更有其应用价值.红细胞也是天然免疫细胞.能否用红细胞处理补体调理过的肿瘤细胞制备瘤苗是值得探讨的.有的学者认为红细胞是T细胞活性的调节器,我们的实验有可能为此提供的依据[Arosa FA, Currpharm Des, 2004, 10(27): 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