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567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574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65篇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0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肿瘤最大径<30 mm的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 对2002年8月~2010年7月肿瘤最大径<30 mm的9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肿瘤最大径<10 mm 51例、10~<20 mm36例、20~<30 mm 11例,伽玛刀治疗处方剂量为26~32 Gy,50%的等剂量线包绕.结果 随访98例,随访23~81个月(平均52个月).肿瘤消肖失37例,肿瘤缩小41例,肿瘤无变化14例,肿瘤继续增大6例.肿瘤生长控制率为93.9%(92/98),其中肿瘤最大径<20 mm的肿瘤控制率达96.6%(84/87).出现肿瘤周围脑水肿反应17例.结论 伽玛刀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安全有效,肿瘤最大径<20 mm为最佳.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伽玛刀对正常大鼠皮层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照射组和照射组,以大鼠左侧额叶为靶区进行伽玛刀照射,分别于照射后24h、30d、60d处死动物,急性分离皮层神经元并负载荧光染料fluo-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层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24h组靶区皮层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与假照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0d组和60d组靶区皮层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与假照射组相比分别升高65.4%和57.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伽玛刀可以引起靶区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水平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53.
<正>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目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和放射治疗,但介于各种原因多数患者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高龄患者[2-3]。肺组织是放射中度敏感器官,其放射耐受受照射总剂量、照射体积等因素的影响,常规放射治疗靶区剂量达不到NSCLC放射治疗剂量,肿瘤局部易复发,因此通过改变放疗技术提高靶区放疗剂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存质量及毒副作用。方法 52例Ⅰ期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国产旋转式体部伽玛刀治疗,治疗时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CT定位扫描三维计划。照射剂量肿瘤边缘(50%剂量线)4~5 Gy/次,每周5次,肿瘤局部总剂量40~50 Gy。结果原发灶近期完全缓解率(CR):65%(34/52),部分缓解率(PR):31%(16/52),稳定(NR):2%(1/52),总有效率98%(51/52)。52例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放射反应轻,放射性肺炎Ⅰ级占7%(4/52),Ⅱ级占3%(2/52),放射性食管炎:周围型肺癌无,中心型肺癌6例(12%)。白细胞下降Ⅰ级占5%(3/52),Ⅱ级占2%(1/52)。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47/52)、79%(41/52)、69%(36/52)。生存质量中情绪功能、呼吸困难和咳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食欲减退无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情绪功能及生活质量。放射反应轻能为患者耐受,是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5.
伽玛刀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体部肿瘤治疗.放射治疗的最常见长期副作用有放射性纤维化和坏死等,多不可逆,使肝组织变得坚韧.伽玛刀治疗肝脏及其他颅外病变时要尽量减轻放射性纤维化,精确的肿瘤定位和患者体位摆放是关键.本文报道1例独特病例,肝门肿瘤在伽玛刀治疗后并发严重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探讨伽玛刀不同剂量照射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根)后对照射范围内三叉神经组织的损伤以及对周围临近脑干组织和脑桥的影响,为优化伽玛刀照射剂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65只,分别以不同照射剂量(20、40、80、160 Gy)照射三叉神经,观察照射后1周、2周、4周大鼠行为学变化,取全脑组织进行HE、Nissl、MAPLC3B、53BP1、XRCC1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和自噬以及DNA损伤和修复等变化。结果 所有剂量组照射大鼠均存活。20和40 Gy组均无行为学和病理学改变;80和160 Gy组均出现了照射部位毛发脱落;HE、Nissle、LC3B、53BP1及XRCC1染色发现,受照部位组织在80和160 Gy照射后,可见神经元细胞固缩、膨胀,神经元细胞发生自噬以及DNA损伤明显,160 Gy组DNA损伤明显加重。40 Gy照射后,神经元发生DNA损伤修复的程度较其他剂量增高。结论 伽玛刀照射三叉神经根对神经元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42例早期(T1‐2aN0M0,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患者(90%的患者有病理学诊断)接受伽马刀治疗,其中ⅠA期者18例,ⅠB期者24例;放疗总剂量为48~60Gy(中位剂量为57Gy),50%以上的等剂量线必须包括100%以上的PTV ,60%的等剂量线覆盖90% CTV ,70%等剂量线覆盖80% GTV。完成治疗后评估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时间为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其中完全缓解者22例、部分缓解者17例、疾病稳定者1例、疾病进展者2例,有效率为92.9%,2年局部控制率为82.6%,1年总生存率为94.5%,2年总生存率为52.2%。结论体部伽玛刀作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主要设备之一,对于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自2004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例软骨肉瘤患者诊治过程.4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6~36岁,平均31.3岁.肿瘤体积0.6~25.4 cm3,平均13.8 cm3;边缘剂量15~20 Gy,平均17.3 Gy;中心剂量30~40 Gy,平均35 Gy;靶点数4~19个,平均10个.本组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4.5个月. 结果 1例左侧乳突及颈静脉孔区患者及1例鞍区患者治疗后分别随访19个月、9个月,肿瘤未见增大,生存良好;1例右侧眶颅沟通患者随访28个月后复发,后两次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于伽玛刀治疗后56个月死亡;1例左侧鞍旁患者治疗后5个月肿瘤复发,伴脑积水,随后失访.4例均未出现任何与伽玛刀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伽玛刀治疗定位精确度高,疗效可靠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可作为术后残留软骨肉瘤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伽玛刀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和伽马刀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7例(18.42%)达到完全闭塞,75%以上栓塞16例(42.11%),50%~75%栓塞10例(26.32%),50%以下有5例(13.16%)。其余没有完全栓塞的患者行伽玛刀放射治疗后,畸形血管完全消失9例,18例栓塞率在75%以上,3例栓塞率在50%~75%,1例栓塞率在50%以下。结论伽玛刀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有效率高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