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52篇 |
免费 | 415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78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41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831篇 |
内科学 | 356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0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0篇 |
综合类 | 2405篇 |
预防医学 | 1518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630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303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247篇 |
2013年 | 199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61篇 |
2010年 | 255篇 |
2009年 | 256篇 |
2008年 | 304篇 |
2007年 | 290篇 |
2006年 | 294篇 |
2005年 | 315篇 |
2004年 | 328篇 |
2003年 | 327篇 |
2002年 | 320篇 |
2001年 | 359篇 |
2000年 | 288篇 |
1999年 | 265篇 |
1998年 | 266篇 |
1997年 | 335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319篇 |
1994年 | 280篇 |
1993年 | 294篇 |
1992年 | 251篇 |
1991年 | 266篇 |
1990年 | 162篇 |
1989年 | 195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4篇 |
1957年 | 9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伤寒史学研究成果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晓刚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0,30(4):211-214
建国以来有关伤寒史学的研究成果表现在相关人物、相关著作、相关事件、学术关系及阶段特征五个方面。前期研究成果 ,尚不足以充分展示伤寒学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更无充分依据昭示其未来之发展方向 ,因而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伤寒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52.
杜文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2):113-113
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丙,成人中副伤寒甲较多。我院在1997年至1998年共收治211例甲型副伤寒,其中误诊136例,误诊率64.46%,全部病例均经血培养和/或血清学证实而确诊。现将误诊情况及原因分析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5例,女41例,年龄14~62岁,发病至确诊时间5~10天112例,11~20天21例,21~30天3例,临床表现:近年来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稽留热减少(32.3%),驰张热和不规则热增多(67.7%),头痛、全身不适… 相似文献
53.
<正> 近年来,小儿伤寒症状多不典型。为提高本病诊治水平,减少漏诊误诊,现将我院1993年~1996年间收治的小儿伤寒124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4例,男93例,女31例。年龄~3岁16例,~7岁50例,~14岁58例。最小18个月。全年均有发病,1~4月发病29例,5~9月76例,10~12月19例。 1.2 临床表现:124例均以急性起病、持续发热为首发症状,最高体温达42C,其中稽留热型54例(43.5%),弛张热型62例(50.0%),不规则热型8例(6.5%)。腹胀、便秘94例(75.8%),腹痛、腹泻、呕吐19例,黑便2例。肝肿大35例,脾肿大5例,肝脾均肿 相似文献
54.
1995年7月18日在我市联合厂招待所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病牛沙门氏菌引起中毒。1中毒经过联合厂招待所食堂负责一次会议的招待任务,这次会议人数为32人。18日中午就餐,当日下午3时40分左右陆续出现中毒病... 相似文献
55.
赵映前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1):6-7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其中所载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疾病流行,为拯救人民群众的病痛,张仲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疗效卓著、科学性强、对中医治疗学产生巨大影响的经方。所以后世对仲景所创方剂予以高度评价,如明·喻昌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经方的特点是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且大多药专力宏,其中有160个方剂在六味药以内,实为小方治大病的典范。然现今临床实践中,不少医生开方大而庞杂,甚或开出… 相似文献
56.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由于伤寒杆菌变异,国内耐药伤寒菌株逐年增加,出现耐药伤寒流行。其临床表现发生变化,致使诊断困难,病情迁延、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因此,对伤寒病加强认识、做好病情观察与分析,对提高伤寒病的诊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都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1995~1997年收治的36例伤寒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4~56岁;均为散发病例,除根据其临床表现外,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2.… 相似文献
57.
随着伤寒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探索治疗伤寒的新药势在必行。本文比较观察了可乐必妥(左旋氧氟沙星,LVFX)与氟嗪酸(氧氟沙星,OFX)治疗伤寒各35例的临床疗效、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及安全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0例病人均为1997年7月至1998年... 相似文献
58.
朱炳林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3)
先哲有言,张仲景《伤寒论》为千古用方之祖,且其阐明医理,尤为中国至精之本,业中医者,不可不读仲景书。如熟读仲景书,再遍读后贤诸书,临症方有把握。余读《陈瑞春论伤寒》后,深感此言不虚。《陈瑞春论伤寒》由论治伤寒之学、明伤寒之理、伤寒治法概要、《伤寒论》的方与药、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及附论6部分组成囊括《伤寒论》的方方面面,取其精华,旁参互证,落实在临床上又左右逢源,是本启发后学、足裨实用的书。1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0年之后,登堂入室。《伤寒论》辞精义奥,并非易读之书,既不能浅尝辄止,亦… 相似文献
59.
对不典型伤寒患儿26例重复检测肥达试验.结果发病1周阳性率42.3%(11/26),发病4周阳性率92.3%(24/26),二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0.
邱国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2):91-91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抗菌素的滥用 ,使抗药性伤寒日趋发展 ,因而治疗抗药性伤寒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所谓抗药性伤寒是 ,患者的血或粪便培养之伤寒杆菌药敏试验对传统特效药物 :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均耐药者。笔者自 1995年 6月始至2 0 0 1年 10月止 ,根据中医“清热泻火、化湿凉血”的治则 ,应用自拟复方知母汤治疗抗药性伤寒 ,取得显著疗效。并以罗氏芬 (菌必治 )治疗作为对照组 ,现将资料完整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 1995年至 2 0 0 1年的住院病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69例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