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08篇
  免费   999篇
  国内免费   508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396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2513篇
内科学   3449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420篇
特种医学   3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452篇
综合类   6728篇
预防医学   166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7982篇
  102篇
中国医学   1251篇
肿瘤学   229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741篇
  2019年   877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1010篇
  2016年   1029篇
  2015年   1206篇
  2014年   1971篇
  2013年   1813篇
  2012年   1956篇
  2011年   1908篇
  2010年   1563篇
  2009年   1424篇
  2008年   1499篇
  2007年   1355篇
  2006年   1216篇
  2005年   1190篇
  2004年   807篇
  2003年   774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炎性介质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AC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ACS治疗方案,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睡前口服。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炎性介质IL-6、TNF-α和MMP-9,并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IL-6、TNF-α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虽然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有抗炎作用,能改善斑块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992.
常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69-4270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冠脉内支架术(STENT)因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等优点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1,2〕。STENT术后用药也开始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术后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杨满菊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59-2860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采用调脂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观察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994.
张健 《山东医药》2012,52(32):101-103
双膦酸盐类药物(BP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研究提示BPs还具有抗肿瘤作用,BPs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自分泌活动[1],抑制肿瘤细胞对骨的黏附和侵袭[2],并能通过促进骨的二次矿化作用,高效修复溶骨病灶[3],因此该药已广泛用于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的调脂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8例成功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随访和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12和24周的血脂、血浆MMP-9、hs-CRP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12、24周LDL-C达标(≤1.86 mmol/L)率A组高于B组(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治疗后的ACS患者抗炎和调脂疗效更优,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6.
经治疗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高血压患者,其冠心病风险仍显著高于血压正常人群。早期荟萃分析研究显示,与单一降压治疗相比,降压药物联合他汀类降脂药能更显著地降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本研究拟在血脂水平不达标的合并3个或以上危险因素的高危高血压患者中,比较降压药氨氯地平和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合剂与单一降压药氨氯地平在相同降压  相似文献   
997.
998.
作者声明     
发表在本刊2012年第20卷第2期第135~139页,第一作者王敬祥发表的《阿托伐他汀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对NF-κB及其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未注明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为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07060580066)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博士启动基金(20101144)资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对核转录因子NF-κB及其相关炎性因子:细胞间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为实验组,通过灌胃法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d)];安慰剂对照组为模型组,给予等量清水;空白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只分离出左颈总动脉后缝合,不作球囊损伤处理,给予等量清水。药物干预3天后实验组与模型组行左侧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术后实验组继续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清水,每组中各有6只于术后1、3、7天和14天分别处死,采集血清及颈总动脉标本。采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内膜增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F-κB及ICAM-1、VCAM-1、MCP-1、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面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血管壁及血清中NF-κB及炎性因子ICAM-1、VCAM-1、MCP-1、IL-6、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组血管壁及血清中NF-κB及炎性因子ICAM-1、VCAM-1、MCP-1、IL-6、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其可能机制是通过特异性抑制炎症关键调节因子NF-κB,从而减少其下游炎性因子ICAM-1、VCAM-1、MCP-1、IL-6及TNF-α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炎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为国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理应用调脂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11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按随机量表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及20 mg治疗组,检测术前及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超声心动图、血脂等疗效指标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在调脂、抗炎及改善左心室功能方面优于20 mg治疗组,且两组间副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在国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