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01篇
  免费   12207篇
  国内免费   9080篇
耳鼻咽喉   3314篇
儿科学   4366篇
妇产科学   2952篇
基础医学   5776篇
口腔科学   877篇
临床医学   54612篇
内科学   30500篇
皮肤病学   2979篇
神经病学   3400篇
特种医学   164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20500篇
综合类   54987篇
预防医学   17416篇
眼科学   3008篇
药学   33148篇
  134篇
中国医学   15161篇
肿瘤学   8274篇
  2024年   1547篇
  2023年   5979篇
  2022年   3935篇
  2021年   4335篇
  2020年   4524篇
  2019年   2981篇
  2018年   2870篇
  2017年   5999篇
  2016年   7691篇
  2015年   9888篇
  2014年   14674篇
  2013年   17336篇
  2012年   25946篇
  2011年   28689篇
  2010年   26711篇
  2009年   19912篇
  2008年   21168篇
  2007年   18275篇
  2006年   12869篇
  2005年   7503篇
  2004年   7005篇
  2003年   4935篇
  2002年   4522篇
  2001年   4201篇
  2000年   2871篇
  1999年   2540篇
  1998年   1179篇
  1997年   1105篇
  1996年   1128篇
  1995年   1022篇
  1994年   1013篇
  1993年   793篇
  1992年   620篇
  1991年   543篇
  1990年   561篇
  1989年   501篇
  1988年   211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以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为基础,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构建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系统。方法研究以脑炎、出血热为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构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结果对302份病例(其中54例为感染性病症)应用该辅助系统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临床诊断与系统第一诊断符合率为60.6%,前3位与前5位诊断提示率分别为74.5%、85.4%。结论构建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系统,存在提示、指导、引导及培训的功能,具有确切的实用性、灵活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82.
<正>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20%。军队干休所是我国老年人保健的先驱实践者,保证了军队高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与社会社区、乡村保健就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绩卓著。总结他们的经验,有利于全社会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规范社区、乡村的保健医疗行为,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  相似文献   
83.
<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其临床表现多样,一般表现为慢性、隐匿起病,但也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引起急性肝衰竭。现报道1例临床少见的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表现的AIH患者,以提升对AIH特殊临床表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组给予电针深刺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及漏尿量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ICIQ-SF评分及漏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长针深刺八髎穴能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盆底肌训练.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生物素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并根据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27.7±8.88 vs 9±3.1,P<0.05)。MVD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组(30.7±4.7 vs 22.2±7.5,P<0.05)。淋巴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9.6±4.8 vs 20.5±4.8,P<0.05)。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25%,iNOS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70.97%,显著高于Ⅰ、Ⅱ期组29.41%(P<0.05)。淋巴转移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65.79%,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0.00%(P<0.05)。iNOS阳性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iNOS阴性表达组(30.0±5.4 vs 24.0±6.0,P<0.05)。结论血管生成及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iNOS表达促进了鼻咽癌血管生成及颈淋巴结的转移。测定MVD及iNOS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6.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指因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性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的内膜和中膜分离,导致假腔形成,对真腔造成压迫,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的较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1-2]。SCAD在年轻女性及缺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1)49例患儿中,男29例(59.2%),女20例(40.8%);早产儿30例(61.2%),足月儿19例(38.8%);体重(2450±700)g,范围为1010~5000 g。29例(59.2%)为低出生体重儿。11例(22.4%)有围产期不良事件;17例(34.7%)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12.2%)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2例(4.1%)有生后窒息复苏史,2例(4.1%)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12例(24.5%)有留置胃管或洗胃史。(2)49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3.8±2.0)d,47例(95.9%)于生后1周内发病,其中36例于生后≤4 d发病;25例(51.0%)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3)首发症状以单纯腹胀最常见[69.4%(34/49)],12例(24.5%)腹胀伴呕吐,39例(79.6%)患儿术前腹部立位X射线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肝脏受压下移,胃泡影减小或消失。(4)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急诊行开腹探查、胃壁一期修补术。术中见27例(55.1%)穿孔位于胃大弯,5例(10.2%)位于胃小弯,14例(28.6%)位于胃前壁,3例(6.1%)位于胃后壁。33例(67.3%)穿孔长径≥3 cm。术后3例(6.1%)发生切口感染,2例(4.1%)吻合口漏;1例术后48 h发现大量气液胸,再次手术证实为食道重复并食道穿孔。(5)49例中,35例(71.4%)的病因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8.2%)为损伤,10例(20.4%)为自发性穿孔。(6)49例中,8例(16.3%)死亡,36例(73.5%)存活,5例(10.2%)术后放弃治疗。剔除5例放弃治疗的患儿后,存活组中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及穿孔长径<3 cm患儿的比例高于死亡组[61.1%(22/36)与1/8,χ^2=4.404;41.7%(15/36)与0/8];死亡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存活组[6/8与22.2%(8/36),χ^2=6.147](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死率较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胃穿孔的病理基础和主要病因,突然出现的腹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尽早手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椎旁神经阻滞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5例采用非气管插管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的肺部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22例)与硬膜外麻醉组(23例)。麻醉诱导前,椎旁神经阻滞组均于超声引导下阻滞胸3~6棘突旁神经根;硬膜外麻醉组均于胸6~7或7~8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出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7.22±2.20)min比(18.80±5.06)min]、下床活动时间[(11.45±3.01)h比(21.90±4.61)h]、带管时间[(2.77±0.81)d比(5.47±1.31)d]、出院时间[(3.68±0.84)d比(6.17±1.03)d]均缩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74、-8.763、-8.282、-7.594,均P<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未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肺部并发症、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有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西芦库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 Embas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西芦库单抗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1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3 103例R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芦库单抗组RA病情缓解20%、 50%、 70%的受试者人数(ACR20、 ACR50、 ACR70)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西芦库单抗100 mg q2w组ACR指标显著优于西芦库单抗50 mg q4w组(RR=1.10, 95%CI:1.03~1.17, P=0.005)。安全性方面,西芦库单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因不良事件退出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 <0.01);西芦库单抗100 mg q2w组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高于西芦库单抗50 mg q4w组(RR=1.53, 95%CI:1.07~2.19, P=0.02),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 0.05)。结论西芦库单抗治疗RA疗效肯定,但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重建在腰椎峡部裂(L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经MSCT诊断为LS患者120例,分别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综合对比MPR、MIP、VR图像。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检出LS 227处,滑脱73例;MPR图像、MIP图像对LS检出率高于VR图像(P<0.05)。MPR图像可清楚显示LS情况及椎体滑脱程度;MIP图像也可显示LS情况,但对周围软组织观察效果不佳;VR图像可立体观察峡部结构,但对较小裂隙显示较差。结论MSCT重建技术可全方位评估LS情况,推荐MPR作为临床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