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72篇
  免费   6260篇
  国内免费   2294篇
耳鼻咽喉   384篇
儿科学   3026篇
妇产科学   1195篇
基础医学   4266篇
口腔科学   797篇
临床医学   31359篇
内科学   13940篇
皮肤病学   1725篇
神经病学   2192篇
特种医学   36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1篇
外科学   7322篇
综合类   52231篇
预防医学   36756篇
眼科学   583篇
药学   26870篇
  239篇
中国医学   9738篇
肿瘤学   1366篇
  2024年   876篇
  2023年   3196篇
  2022年   2596篇
  2021年   3699篇
  2020年   4361篇
  2019年   4366篇
  2018年   2110篇
  2017年   4566篇
  2016年   4070篇
  2015年   5633篇
  2014年   10141篇
  2013年   9552篇
  2012年   11641篇
  2011年   12151篇
  2010年   11301篇
  2009年   10705篇
  2008年   12243篇
  2007年   11411篇
  2006年   10408篇
  2005年   10654篇
  2004年   8504篇
  2003年   7868篇
  2002年   6336篇
  2001年   5493篇
  2000年   4303篇
  1999年   3374篇
  1998年   3009篇
  1997年   2921篇
  1996年   2382篇
  1995年   1975篇
  1994年   1483篇
  1993年   1108篇
  1992年   860篇
  1991年   781篇
  1990年   629篇
  1989年   713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了解江苏省二、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人员配置以及专业培训的落实情况,发现各级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或意见。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发放至各级中医医院网络填报。结果:全省共102家二级及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参与了本次调查。90%的中医医院独立设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0%;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34.69%;调查的294名院感工作人员以护理专业为主,占71.09%;取得岗位培训证书的202人,占68.71%;平均人员床位比为1∶243,部分三级医院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人员与床位比最高达到1∶603,而二级医院人员数量充足但培训力度欠缺。结论:江苏省二、三级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资源配置基本符合规范,>1000张床位的三级医院仍存在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存在专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领导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分层级、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素质建设,培养适于院感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对细菌性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郑州圣玛妇产医院收治的63例细菌性感染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血清CRP和白细胞计数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统计CRP和白细胞计数单一及联合检测细菌性感染结果,比较CRP、白细胞计数单一及联合检测细菌性感染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准确性为94.40%,特异性为91.94%,灵敏性为96.83%,均高于单一检测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菌性感染患儿血清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呈异常高表达,CRP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细菌性感染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医院感染进行质量改进前后临床观察,探讨控制NICU医院感染更有效的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分析NICU 2015年5月~2016年4月院感相关基线数据及造成院感的所有可能因素,并从2016年5月~2017年4月进行为期1年的相关改进措施,通过总结并对比分析质量改进前后的效果,为进一步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理论基础。结果:质量改进前后,NICU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68%和5.88%.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39%和2.31%。NICU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PICC相关和败血症)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前瞻性的有效控制院感监测方法,应加强NICU院感的定期监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综合防治措施,降低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前的管理情况作为对照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后的管理情况作为实验资料。对比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均较实施前高,供应差错率较实施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12%(2/1697),较实施前的1.32%(21/158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医护人员满意度较实施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和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型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渭南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炎症(CI)患者8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55例,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64例;比较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PV16感染率、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并分析叶酸缺乏和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结果 CINⅠ、CINⅡ/Ⅲ及SCC组HPV16感染阳性率均高于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感染率随宫颈癌变进展而升高;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呈正相关。在CIN各组和SCC组中,红细胞叶酸缺乏与HPV16感染均存在正相加作用;在CINⅡ/Ⅲ及SCC组中,血清叶酸缺乏与HPV16感染均存在正相加作用。结论叶酸缺乏可能会导致宫颈癌变风险的增加,且可能与HPV16感染存在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对丹芪蒲藤汤结合阴道微生态检测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盆腔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样本均为于我院完成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随机选取117例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在出现感染临床表现或者感染指标时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对照2组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其余治疗与对照1组相同;实验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加用阴道微生态检测、丹芪蒲藤汤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将三组阴道微生物功能、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阴道pH值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蒲藤汤结合阴道微生态检测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盆腔感染中获得了较为确切的效果,可及时发现阴道微生态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术式对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坏死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术式的有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传统开腹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d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d和7d的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采用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术式对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坏死组织的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无创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与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方法将2014年11月-2017年12月因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疾病于医院进行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行组间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主要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试验组采用无创CPAP与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AP感染情况的差异,并分析影响VAP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试验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PaO2、Sa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则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危重病例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原发肺部疾病、头部位置、胃内容物吸入、鼻饲、受体拮抗剂使用、丙种球蛋白使用为VAP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VAP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株。结论临床中针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采用无创CPAP与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多项临床症状,疗效显著。而针对VAP危险因素分析可为后续治疗、预防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