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4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5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对性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开放,多中心试验设计。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缬沙坦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性功能指标的比较,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缬沙坦治疗8周后,坐位收缩压降低19.5mmHg,舒张压降低13.9mmHg,总有效率86.9%。治疗后男女高血压患者性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男性明显。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性功能指数升高更显著。治疗中无体位性低血压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缬沙坦降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改善性功能,更适用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原发性轻中度(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接受16周的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检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血压(P<0.001)和左心室重量指数(P<0.05)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均显著降低,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明显。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压、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P波离散度,在同等降压条件下,缬沙坦能进一步降低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  相似文献   
43.
张存新  陈俊华 《武警医学》2020,31(12):1017-1020
 目的 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患者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8-01至2020-06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FpEF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其他药物按指南推荐的使用,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血压水平、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LVEF)、E/A值、纽约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结果 随访3个月,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提高优于对照组[(516.8±47.5)m vs. (425.7±68.5)m],E/A比值提高优于对照组[(0.97±0.15) vs. (0.87±0.16)],试验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2528.3±761.3)pg/ml vs. (4897.8±966.3) pg/ml];试验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F值、LAD、LVED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明显提高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E/A值,有效缓解HFpEF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其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44.
These experiments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hronic blockade of the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with either valsartan or benazeprilat on survival, blood pressure and end-organ damage in salt-loaded stroke-prone SHR. Valsartan or benazeprilat given continuously by subcutaneous osmotic minipump beginning at 10.5 weeks of age lowered blood pressure, as determined by radiotelemetry, prevented proteinuria, prolonged survival and decreased the severity of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eart and kidne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ade affords a similar degree of protection as inhibition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 salt-loaded stroke-prone SHR.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primary contribution of angiotensin I1 to the maintenance of blood pressure and support a principal role for angiotensin II-dependent mechanis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d-organ damage in the salt-loaded strokeprone SHR.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肥厚及心肌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术后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10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肾功能(BUN、Cr)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ET-1 mRNA转录水平。结果:模型组术后第10周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加,缬沙坦组能显著降低5/6肾切除大鼠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P〈0.01);缬沙坦组心肌ET-1 mRNA转录水平较模型组减弱。结论:缬沙坦能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左室肥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心肌ET-1 mRNA转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比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与缬沙坦(缬沙坦80mg)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TPR)和平滑指数(SI),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SBP≥140mmHg且<160mmHg(1mmHg=0.133kPa),DBP≥95mmHg并且<110mmHg]84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氢氯噻嗪和缬沙坦组,共服药8周,观察服药前后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缬沙坦/氢氯噻嗪组和缬沙坦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4.2、52.5,达标率分别为73.9、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TPR为SBP76.7、DBP71.2,均>50;SI为SBP1.14±0.39、DBP1.09±0.27,均>1。缬沙坦组的TPR为SBP77.6、DBP71.3,均>50;SI为SBP1.24±0.39、DBP1.19±0.27,均>1。两组的TPR和S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80mg,TPR和SI...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Ⅰ型受体(ATIR)基因多态性与甘肃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对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AT1R拮抗剂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聚和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汉族健康131例、东乡族健康102例、汉族EH198例、东乡族EH115例的AT1RA/C、ACE I/D基因多态性。随机选取60名EH患者,按其基因型分成AA和AC(AA、AC为基因型)两组,使用缬沙坦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ACE基因Ⅱ型在汉族EH组明显高于东乡族EH组(P〈0.05),ID基因型在东乡族EH组明显高于汉族EH组(P〈0.01);AT1R基因AC型汉族EH组明显高于东乡族EH组(P〈0.05);AA型在东乡族EH组明显高于汉族EH组(P〈0.05)。使用缬沙坦治疗8周,各基因型在治疗后患者血压均下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之间治疗后比较,降压效果无差异。结论:AT1R基因AA型和ACE基因ID型与东乡族EH有关;ACE基因Ⅱ型和AT1R基因AC型与汉族EH有关,C和D等位基因与汉族和东乡族EH无关。使用缬沙坦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降压疗效相同,说明降压疗效与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48.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缬沙坦80 mg,1次/d)、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组减少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UAER、CRP,改善血脂,有效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国产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2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国产缬沙坦80mg/d口服,4周末诊室舒张压≥90mmHg(12.0kPa)者加量至160mg/d继续服用4周。每2周随访1次,记录诊室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服药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总有效率66.7%,心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至16.95/11.52mmHg(2.25/1.53kPa),24h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至11.37/9.89mmHg(1.51/1.32kPa)。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分别下降至16.26/27.37。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5.15%和67.87%,正常血压昼夜节律不改变。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国产缬沙坦80~160mg/d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制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复方片。方法:选用交联聚维酮(PVPP)、微晶纤维素(MCC)、α-乳糖、硬脂酸镁为辅料与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混匀后制片,采用正交法设计实验,考察不同处方制备的复方缬沙坦片在0.05 M 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度,通过溶出度(主)、物料流动性(次)等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处方。结果:优化处方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PVPP 6 mg、MCC 37.5 mg、硬脂酸镁4.5 mg、α-乳糖9.5 mg,其溶出度为88.74%。结论:自制片外表光洁美观,溶出度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