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ESI-MS行为及其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凤梅  张玲  陈怀侠  陈勇 《中草药》2006,37(1):122-125
目的研究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的ES I-M S规律,建立丹参药材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提取物ES I-ITM S特征图谱。方法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 I-ITM S)技术研究丹参酮类成分的ES I-M S规律;用95%乙醇超声提取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物质,在正离子方式检测模式下,直接进样应用一级全扫描质谱建立其特征ES I-ITM S图谱。结果丹参酮类物质在ES I-M S一级正离子全扫描时,易捕获一个质子形成分子离子,且都易形成二聚体加合N a 离子峰;分子离子在二级质谱中易发生脱水、脱羰基和A环开环裂解。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物质的ES I-ITM S图谱重现性与特征性较好,易于解析。结论丹参脂溶性成分ES I-ITM S图可用于丹参药材及复方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几种生物诱导子〔酵母提取物(yeast ex tract)、寡半乳糖醛酸(o ligoga lacturon ides)、真菌诱导子(funga l e lic itor)〕和非生物诱导子(A g 、Co2 和α-氨基异丁酸)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丹参酮。结果生物诱导子一般都能有效地提高丹参酮的产量,不同诱导子的诱导效果之间存在差别。最高的丹参酮产量由100μg/mL的真菌诱导子获得,是对照组产量(0.42 m g/g)的4.7倍。非生物诱导子对丹参酮的诱导能力相对生物诱导子较差,其中50μm o l/L Co2 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产量(1.75 m g/g),是对照组产量的4.1倍。生物诱导子和非生物诱导子表现出了一定的诱导选择性。所有的生物诱导子都显著提高了隐丹参酮的量而所有的非生物诱导子都选择性地提高了丹参酮Ⅰ的量。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添加的诱导子都没有对丹参毛状根的生长造成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丹参毛状根培养中添加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都可以选择性地提高丹参酮的积累,并且不影响毛状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赤霉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对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类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多效唑加入到丹参毛状根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5 d后对毛状根中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赤霉素可以促进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类活性物质的积累,而多效唑则抑制了它们的积累.结论推测多效唑是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ⅡA等化合物的合成抑制剂,且赤霉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丹参酮类活性成分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方法预测丹参酮抗血小板可能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丹参酮ⅡB为代表,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把丹参酮ⅡB与抗血小板的靶蛋白进行反向对接。利用Discovery Studio Visualizer 4软件对丹参酮ⅡB与靶蛋白的作用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丹参酮ⅡB能与GP Ⅱb/Ⅲa很好地结合,且丹参酮ⅡB的结合能明显优于原有配体RUC-2(IC50为96 nmol·L-1)。结论 GPⅡb/Ⅲa可能是丹参酮ⅡB抗血小板的潜在靶标。关键词:丹参  相似文献   
55.
丹参炮制品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文凯  傅树文 《中药材》1996,19(3):131-134
应用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对中药丹参及其炮制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丹参炮制品与生品比较,所含成分基本一致,而水溶性总酚和总丹参酮含量则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56.
基于UPLC-Q-TOF-MS的加参片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分析方法,对加参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加参片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MSE扫描正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数据库匹配、质谱数据分析及参考相关文献,从加参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68个化学成分,并发现了4个未知化合物,其中包括13个酚酸类成分、6个丹参酮类成分、11个黄酮及其苷类成分、4个强心苷类成分、15个三萜皂苷类成分、7个C21甾体类成分、12个其他类成分及4个未知成分。结论对加参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加参片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量、微量、有机元素对丹参毛状根生长量及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以6,7-V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将其大量、微量和有机元素的含量设定为缺失(0)、1/8、1/4、1(对照)、4、8倍,取培养相同时间的毛状根测定其增长倍数,利用HPLC法测定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大量元素可显著影响丹参毛状根的生长和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其中大量元素缺乏时可显著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但其生长量受到明显抑制,而过量大量元素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长量,但丹参酮类成分并无显著增长;微量元素和有机元素的改变对毛状根的生长和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无显著影响。结论:大量元素是影响丹参毛状根生长和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主要因素,大量元素缺乏(逆境)可显著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积累,为毛状根培养及不同品质丹参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8.
Tanshen, the rhizome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has been us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CM) for multiple therapeutic remedies.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Tanshen include water-soluble phenolic acids and lipophilic tanshinones. Phenolic acids possess antioxidant and anticoagulant activities, whereas tanshinones show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and antineoplastic activities.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concerning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anshen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es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tudies continue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raditional clinical use of Tanshen and can als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candidates. Recently, in the author's laboratory, a new compound, neo-tanshinlactone, was discovered to have potent selective antibreast cancer activity. This compound might serve as a lead for developing promising antibreast cancer clinical trials candidates.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丹参药材指标成分及浸出物含量与外观色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对18批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方法对丹参药材的浸出物进行测定,使用色差仪测定丹参粉末甲醇溶液的色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和色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浸出物含量越高,a*(红绿分量值)越大,外观红色越深,药材质量越好;有效成分含量越低,浸出物含量越低,a*越小,外观红色越浅,药材质量越差。结论:通过丹参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关联度分析,确立了一种可用于判断丹参质量的简便方法,验证了传统鉴别经验"色红者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提取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方法,作者对丹参乙醇渗漉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提取物的收率及总丹参酮的收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65%乙醇的渗漉效果较文献报道的高浓度乙醇渗漉效果更佳,从而能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