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9篇
  免费   1028篇
  国内免费   366篇
耳鼻咽喉   756篇
儿科学   108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1381篇
口腔科学   1075篇
临床医学   1034篇
内科学   575篇
皮肤病学   94篇
神经病学   427篇
特种医学   16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483篇
综合类   171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52篇
眼科学   241篇
药学   326篇
  15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74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735篇
  2020年   767篇
  2019年   650篇
  2018年   605篇
  2017年   593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983篇
  2013年   1048篇
  2012年   835篇
  2011年   972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745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文题释义:股骨头坏死中日友好医院分型的有限元分析:根据李子荣等提出的中日友好医院分型,建立股骨头坏死三维模型,分为 M型(内侧型)、C型(中央型)和 L型(外侧型),其中 L型包括L1型(次外侧型)、L2型(极外侧型)和 L3型(全头型)。通过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为该分型的保髋治疗提供了一定力学依据,显示外侧柱的存留是精准预防塌陷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力学基础。 腓骨支撑坏死股骨头保髋手术:是对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需要保留股骨头患者进行的一种手术方式。首先需对股骨头进行髓芯减压,清除一定坏死骨,空腔填塞松质骨(髂骨为主),打压结实后植入腓骨(异体或自体)支撑,给坏死区的提供力学支撑及生物学修复,预防股骨头进一步坏死及塌陷。 背景:研究报道股骨头坏死的保髋疗效与外侧柱存留密切相关,中日友好医院分型是根据三柱结构确立的,对股骨头塌陷的预测准确性高。 目的:建立股骨头坏死中日友好医院分型各分型仿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各分型腓骨植入的力学变化,探讨外侧柱存留对保髋疗效的意义,为该分型的塌陷精准预测提供基础。 方法:建立正常股骨头、中日友好医院分型(M型、C型、L1型、L2型、L3型)股骨头坏死及其腓骨植入3组11种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观察各组模型的最大应力值、最大位移值及股骨头内部载荷传递模式。 结果与结论:①坏死组位移最大,应变最大,且因坏死分型不同而位移不同,位移变化如下:M型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后外侧结构重建对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后外侧入路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分为重建组(33例:舌形切开关节囊,术中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大转子后方及臀中肌肌腱附着处)和对照组(27例:切除关节囊后,术中未进行外旋肌群修复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5.3) min,长于对照组的(35.0±12.4) min (P <0.05)。重建组术腔引流量为(200.0±80.0) m L,少于对照组的(420.0±120.6) m L (P <0.05)。重建组的早期脱位率为0.000%(0例),与对照组的7.407%(2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8.2±5.0)分(P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后外侧结构重建能够有效减少术腔引流量,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维持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ObjectivesMeshes/matrices are commonly used in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There are few studies comparing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meshes and it is unknown what type of mesh gives the best long-term resul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implant-based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a biological mesh (Surgisis®) with that of patients reconstructed with a synthetic mesh (TIGR ® Matrix Surgical Mesh).Material and methodsBoth cohorts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and consecutively operated. Clinical data was collected. HrQoL was evaluated with EuroQoL-5 dimension – 3 levels questionnaire (EQ-5D-3L) and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and the Breast-Q.Results and conclusionSeventy-one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in the biological group and 49 in the synthetic group. The response rates were 75 and 84 per cent, respectively. Mean follow-up time was 74 months and 23 month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lications and radiation seem to lead to a lower satisfaction. Our findings could indicate that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meshes give an equal long-term result as regards patients’ 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附着龈缺失患者82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为传统修复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附着龈重建治疗修复方案,各41例,评价两组术后不同阶段附着龈宽度、龈缘外形及附着点重建改善效果,并评价患者评价治疗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附着龈宽度改善Ⅲ级率56.10%明显高于对照组0.00%,龈缘外形与附着点重建Ⅲ级率60.98%明显高于对照组0.00%(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附着龈宽度改善Ⅲ级率75.61%明显高于对照组0.00%,龈缘外形与附着点重建Ⅲ级率73.17%明显高于对照组0.00%(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7.56%与对照组70.73%比较明显更高(P <0.05)。结论针对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附着龈缺失患者采用附着龈重建治疗修复方案利于快速恢复附着龈增加宽度,改善龈缘外形及附着点重建效果,获得患者的高度满意度,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