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8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241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462篇
口腔科学   798篇
临床医学   307篇
内科学   588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1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8篇
综合类   774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522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588篇
中国医学   681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徐新女  王金环  鲁格  祁建滨  冯学泉  刘宏胜 《天津医药》2004,32(8):493-494,F003
目的:研究卡氮芥(BCNU)-聚乳酸缓释剂生物相容性。方法:将BCNU-聚乳酸缓释膜片(BCNU—PLA组)及聚乳酸缓释膜片(PLA组)分别植入2组Wistar大鼠的额叶脑组织内,观察其对脑、心、肝、脾、肺、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BCNU—PLA组缓释膜片植入后造成的局部脑水肿持续7d以上,术后14d仍有2只鼠轻度脑水肿,但与PLA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器官及血液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聚乳酸缓释膜片植入后,除早期手术造成的轻微脑水肿外,其他器官与系统无异常。结论:BCNU-聚乳酸缓释剂安全、可靠,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纳米铁(Fe)、纳米氧化锌(ZnO)和纳米氧化镁(MgO)材料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以5g/Kg·wt剂量的纳米(Nano-)或微米(Micro-)粒径Fe、ZnO和MgO给小鼠一次经口灌胃,14d后处死取血分离血清分析LDH和α-HBDH活性变化。结果Nano-和Micro-Fe染毒小鼠血清LDH活力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Nano-Fe和Micro-Fe组小鼠血清LDH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Nano-Fe和Micro-Fe三组小鼠血清α-HBDH差异无显著性(P>0.05)。Nano-MgO组小鼠血清LDH比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Micro-MgO组小鼠血清LDH比对照组和Nano-MgO组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Nano-MgO和Micro-MgO三组小鼠血清α-HBDH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两种粒径ZnO染毒组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其中Micro-ZnO组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活力升高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Nano-Fe、Nano-ZnO和Nano-MgO材料对小鼠血清LDH及α-HBDH活性的影响与相应微米粒径材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3.
目的:认识SBS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改善人们生活和居住的环境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方法:研究多种建筑材料和装饰、装潢材料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及其对人体损害的致病机理.结果:室内环境污染能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结论:人们树立健康新理念,能够降低或消除SBS.  相似文献   
84.
纳米抗菌材料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了解纳米抗菌材料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昆明纯系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口腔喂入10g/L纳米抗菌材料0.1mL,每天1次,连续4d;对照组10只,不喂纳米抗菌材料。分别在实验第25天和第93天分两批处死小鼠,制备股骨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情况,计算微核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第25、93天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3.20.P〈0.01)。结论 纳米抗菌材料会对机体产生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5.
纳米银应用于软衬材料的抗菌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热固化型硅橡胶软衬材料中加入纳米银颗粒后的抗菌效果及对软衬剂和基托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对比热固化型硅橡胶软衬剂lucisoft分别添加纳米银颗粒、制霉菌素、米康唑制成标准试件后1周、2周、3周通过培养方法监测软衬剂对白色念珠菌抗菌性及时相关系,用电子万能材料测试机检测添加纳米银颗粒后粘结强度的变化。结果热固化型硅橡胶软衬剂lucisoft加入纳米银前后抗菌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抗菌性随时间无明显改变(P>0.05),加入制霉菌素,米康唑后抗菌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但随时间变化抗菌性明显减低(P<0.01),软衬剂中加入纳米银前后结合强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热固化型橡胶软衬材料中加入纳米银颗粒后的抗菌性及时效明显提高,软衬剂和基托树脂粘结强度未受影响,提示热固化型硅橡胶软衬材料中加入纳米银颗粒可作为预防义齿性口炎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86.
A patient had irritative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for 2 years after hysterectomy. During cystoscopy, a bladder stone was seen and removed, but watery vaginal discharge emerged. The subsequent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revealed a fistulous tract between the bladder and the vagina. The methylene blue test further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vesicovaginal fistula. We performed a delayed Latzko procedure to successfully repair the fistula.  相似文献   
87.
做好医用耗材准入管理工作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医用耗材种类繁多,从十几万的支架到几分钱的PE膜手套,设备处管理工作者的职责在于,把好医用耗材准入关,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满足临床、科研和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88.
针对南京军区总医院耗材管理方面的特点,在综合原“医院设备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和“军字一号”系统相关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开发了“医院卫生材料库存核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耗材采购和使用的一体化网络管理模式。论文详细介绍了材料库存核算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工作流程及系统的体系结构、软件平台与相关的软件技术等。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稳定,有效提高了卫生材料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及各科室的工作效率,并为领导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9.
电视教材《中医正骨手法》的编导思路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对卫生部科教司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招标电视教材《中医正骨手法》的编导制作过程,从教学内容、总体结构、表现方式、素材的选择和拍摄等各方面阐述了制作体会,并探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编导医学电视教材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0.
关于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技术路线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进行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可按如下技术路线开展工作。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中药四性理论体系,科学界定中药四性属性)→药材基源性状研究(界定标准药材,探寻与四性属性相关的因素及其规律性)→成分系统分析(明确个药基础物质成分)→成分种类、数量、存在形式研究(寻找基础物质成分种类、数量、存在形式与四性属性的相关性规律)→组合药靶模型作用机制分析(以功效相近、四性属性相同的药物组成一类药组,针对主要功效选取观察靶点,制备药靶模型,研究与四性属性可能相关的基础成分作用机制)→数据处理→文献研究(分析评价药性界定依据)→模型验证(评价药性界定依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