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16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434篇
内科学   34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27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20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呑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在脑卒中后呑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84例脑卒中后呑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呑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呑咽障碍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标准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表(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呑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在脑卒中后呑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K点刺激、多点负压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吞咽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K点刺激和多点负压刺激,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后评价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X射线透视功能检查(VFSS)]、临床疗效、表面肌电图(sEMG)变化、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ED-QOL)评分及营养状况[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WST评分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VFSS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sEMG最大波幅值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吞咽时间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ED-QOL评分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Alb、TP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K点刺激、多点负压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提高sEMG波幅、生活质量,缩短吞咽时间,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3.
This systematic review examined nutri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 (TORS), compared to open surgery (OS)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PUBMED, CINAHL, and Web of Science we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arget nutritional outcomes included: weight, nutritional status, use of enteral feeding, swallowing function/ability, and time to oral diet. Risk of bias was assessed using the risk of bias in non-randomized studies tool, and certainty of evidence was assessed using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 Eight studies were included (total n = 608). Compared to OS, TORS probably reduces short- and long-term enteral feeding use or duration (GRADE “moderate” certainty), may reduce time to full swallow ability (GRADE “low” certainty), but it remains uncertain whether TORS reduces long-term patient reported swallowing function or time to oral feeding (GRADE “very-low” certainty). No studies examined nutritional status or weight. There is limited body of evidence examining nutrition outcomes following TORS. 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which may improve the certainty of evidence and assist in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nutrition care for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全病程管理促进听神经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组建全病程管理小组,选取56例听神经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28例,实施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全病程管理。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服药依从性、康复依从性及吞咽功能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和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生存质量的时间效应及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病程管理能有效提高听神经瘤术后患者的服药及康复依从性,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建立早期卒中后抑郁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筛查卒中后抑郁高危患者提供工具。 方法 对建模组259例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第7~14天收集10项相关危险因素,于卒中后8~10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测评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利用χ2检验、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验证组有82例患者)。 结果 卒中后抑郁检出率为39.38%;性别、婚姻状况、并存疾病数目、卒中部位、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6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值:内部验证为0.883,外部验证为0.849)和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内部验证χ2=7.939,P=0.439,外部验证χ2=3.538,P=0.896);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曲线在大于10%的阈值概率区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结论 卒中患者发作后8~10周即有较高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早期卒中后抑郁风险,利于临床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比较吞咽障碍与吞咽正常的脑卒中患者嗓音功能及心理状态,为制订针对性康复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便利选取337例脑卒中患者,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分为吞咽障碍组122例与吞咽正常组215例。采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GRBAS法、Praat声学软件进行主、客观嗓音功能评估,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心理状态。 结果 与吞咽正常组比较,吞咽障碍组GRBAS法中的总嘶哑度、粗糙度、气息度、无力度评分及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客观声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吞咽障碍组与吞咽正常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嗓音功能受损及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吞咽正常患者,需开展吞咽-嗓音-心理联合康复。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便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每日25 mL,早餐时一次口服,连续服用10 d。比较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治疗结束后至首次排便所需要的时间)、便秘评分(治疗后、随访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89.19%,优于对照组的75.68%(P<0.05);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为(28.56±14.13)h,优于对照组的(45.07±23.28)h(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随访时的便秘评分为(3.68±2.35)分和(5.13±1.65)分,优于对照组的(5.08±1.62)分和(7.22±1.97)分(均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能较好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比较,具有见效快、疗效优、效果持续时间长的优势。  相似文献   
88.
针刺四神聪四关穴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300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针刺治疗前后P300电位的变化。方法将9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分为抑郁组(63例)和非抑郁组(31例),抑郁组患者应用双四穴组针刺治疗;于HRS-D测评分组后,以及抑郁组患者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P300电位测定。结果治疗前,与非抑郁组患者比较,抑郁组患者P300电位中的P3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经针刺治疗后,抑郁组患者的P3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增高(P<0.05)。结论P300电位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障碍,及时进行针刺治疗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循证证据检索和专家咨询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按照住院时间将411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198例和干预组2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流程;干预组实施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包括吞咽障碍筛查、吞咽障碍程度判定、摄食风险评估、康复介入及动态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康复介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及脑卒中后1个月,两组吞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卒中后1个月干预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能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康复介入时间,降低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