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miRNA-146b表达在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US-FNAB)样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US-FNAB的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RT-PCR技术检测甲状腺结节US-FNAB样本中miRNA-146b的表达,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t检验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有无淋巴结转移的PTCmiRNA-146b表达差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miRNA-146b表达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PTC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30例甲状腺结节US-FNAB样本中,病理证实PTC伴淋巴结转移10例,PTC不伴淋巴结转移1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10例.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伴淋巴结转移PTC与无淋巴结转移PTC miRNA-146b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17,t=2.431,P=0.026).ROC曲线显示,miRNA-146b表达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及PTC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分别为1.295、3.020,敏感度分别为80%、80%,特异度分别为80%、90%.结论 甲状腺结节US-FNAB样本中miRNA-146b表达能有效鉴别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并对PTC伴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miRNA-143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NA-143及其靶基因KRAS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MTT方法和集落形成实验研究miRNA-143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miRNA-143及其靶基因KRAS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miRNA-143高表达对DU145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DU145细胞中miRNA-143高表达抑制KRAS-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及Cyclin D1的表达。结论 miRNA-143通过RAS/MAPK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的增殖,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治疗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3.
54.
55.
目的:探讨miRNA-196a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35例宫颈癌组织、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IN)和40例非癌疾病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中miRNA-196a的表达,分析miRNA-196a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通过转染的方法将miRNA-196a转入宫颈癌细胞株Siha中,观察其对Siha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相对于CIN组织和非癌疾病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中miRNA-196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iRNA-196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 0.01),但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大小和绝经与否均无明显关系(P>0.05);转染miRNA-196a可促进Sih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miRNA-196a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迁移、侵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miRNA-497-195基因簇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预测的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miRNA-497-195基因簇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的宫颈标本,利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miRNA表达谱,用real-time RT-PCR进行验证;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miRNA-497和miRNA-195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Spearman法进行miRNA-497与miRNA-195相关性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NA-497和miRNA-195的靶基因,并对其靶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及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宫颈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miRNA-195和miRNA-497表现为下调(均P〈0.05)。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miRNA-497和miRNA-195在宫颈癌组织中表现为下调,且表达存在显著性相关(r=0.983,P〈0.05)。miRNA-497和miRNA-195预测靶基因大量重合,且集合功能也大量重合,并富集于细胞周期调控、生物学过程调控、转录调控、基因表达及核苷酸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以及蛋白结合、核酸结合、蛋白激酶活性、连接酶活性等分子功能(P〈0.01);KEGG通路分析涉及癌症通路、p53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细胞外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传导通路及直肠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疾病通路(P〈0.05)。结论 miRNA-195和miRNA-497在宫颈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miRNA-497-195基因簇可能是宫颈癌的抑制因子。miRNA-497和miRNA-195预测靶基因功能大量重合,并显著富集在与肿瘤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中。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高尿酸通过miR-663影响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用600μmol/L尿酸孵育48h,实时定量PCR检测miR-663的水平,并检测高尿酸患者血清中miR-663水平;利用双荧光素酶试验预测并验证miR-663的靶基因;检测高尿酸条件下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tor beta1,TGF—β1)的表达水平,利用miR-663抑制物、TGFB1siRNA转染及划痕实验观察高尿酸如何通过miR-663及其靶基因影响内皮细胞的迁移功能。结果高尿酸培养条件下内皮细胞中miR-66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miR-663的水平也高于正常人;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表明TGFB1的翻译水平受miR-663直接调控;高尿酸能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而高尿酸条件下TGF-β1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转染miR-663抑制物后,TGF-β1表达水平升高,内皮细胞迁移能力也明显改善,但是利用siRNA抑制TGF—β1的表达后,miR-663抑制物不能再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结论高尿酸通过miRNA-663下调TGF—β1而抑制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58.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大类。在我国,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9%-10%,是一组疗效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并且近十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淋巴瘤的发生与miRNA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miRNA在淋巴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miRNA的家族成员之一,即miRNA-155,及其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对于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9.
Cultured human duodenojejunal mucosa was used to study the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apoprotein A-I (apoA-I), the major protein constituent of plasma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 ApoA-I,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was secreted continuously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over a period of 24 hr. The highest rate was found in the first two hours (34.6 +/- 3.0 ng/mg tissue X hr, mean +/- SE, n = 24). Secre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incubation time, while changes of culture medium increased the rate. ApoA-I secretion was enhanced three- to fourfold by micellar lipid solution and was inhibited by puromycin, ApoA-I synthesis was confirmed by incorporation of 14C-leucine into this apoprotein.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apoA-I in medium ultracentrifugal fractions (d less than 1.019 and d = 1.063--1.21 g/ml) was calculated from quantitative data obtained by radioimmunoassay and radioassay of apoA-I separat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and found to be about 12 mCi/mmol.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cultured human intestinal mucosa is capable of secreting newly synthesized apoA-I. Organ culture may thus serve as a tool for studying the regulating mechanisms for the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this important apoprotein.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抑制miRNA-21表达对胆管癌细胞株凋亡、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调控的靶基因。方法通过RNAi技术抑制胆管癌细胞株RBE中miRNA-21的表达并加以验证。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BE细胞中RECK基因表达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用体外侵袭实验分析胆管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miRNA-21在胆管癌细胞株RBE中的表达得到有效抑制,并且RECK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流式细胞仪显示RBE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且抑制miRNA-21的表达后胆管癌细胞的侵袭性明显下降。结论抑制miRNA-21的表达可促进RBE细胞的凋亡,并降低其侵袭能力,RECK作为miRNA-21的靶基因参与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