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45篇
  免费   1781篇
  国内免费   658篇
耳鼻咽喉   228篇
儿科学   394篇
妇产科学   456篇
基础医学   2482篇
口腔科学   335篇
临床医学   1466篇
内科学   4314篇
皮肤病学   349篇
神经病学   1071篇
特种医学   3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766篇
综合类   245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162篇
眼科学   229篇
药学   2173篇
  4篇
中国医学   726篇
肿瘤学   153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1466篇
  2020年   1015篇
  2019年   1388篇
  2018年   1493篇
  2017年   904篇
  2016年   670篇
  2015年   812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249篇
  2012年   1073篇
  2011年   1218篇
  2010年   985篇
  2009年   821篇
  2008年   833篇
  2007年   872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573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93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64篇
  1978年   43篇
  1977年   40篇
  1975年   25篇
  1974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总结应用踇甲皮瓣再造拇指及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供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 年 6 月—2018 年 5 月,应用踇甲皮瓣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并修复足部供区 15 例。男 10 例,女 5 例;年龄 21~48 岁,平均 34.6 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 7 例,机器绞伤 5 例,电锯切割伤 3 例。Ⅰ度缺损 9 例,Ⅱ度缺损 6 例。入院至皮瓣手术时间 4~7 d,平均 5.2 d。结果术后踇甲皮瓣及腓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8~24 个月,平均 16.4 个月。末次随访时,再造拇指指甲生长平整,有光泽,指腹饱满;足部皮瓣外形良好,颜色及质地接近受区。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获优 9 例、良 6 例;根据 Maryland 足功能评分标准,获优 10 例、良 5 例。患者行走步态正常,无跛行及疼痛不适。结论踇甲皮瓣修复拇指Ⅰ、Ⅱ度缺损,再造拇指可获得良好外观及功能;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供可靠、血管恒定、易切取等优点,可有效修复足部供区。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例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将其分为对照组(稳定型脑梗死,82例)和观察组(进展型脑梗死,56例)。观察组患者按照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标准(MESSS)评分为轻度进展(30例)、中度进展(17例)、重度进展(9例)三个亚组。对观察组出院两个月后进行预后随访,并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分析进展型脑梗死患者mi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结果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miRNA-21、miRNA-223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脑梗死患者(P 0. 05); miRNA-21、miRNA-223的高表达均是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 0. 05),且进展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血清miRNA-21、miRNA-223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 834,P=0. 008;r=0. 896,P=0. 001)。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miRNA-21、miRNA-22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 0. 05);血清miRNA-21、miRNA-223表达水平预测进展型脑梗死预后的AUC面积分别为0. 805、0. 834,并分别得出截断值4. 45 (敏感度77. 14%,特异性82. 28%)、7. 06(敏感度82. 86%,特异性73. 42%)。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miRNA-21、miRNA-223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对预测进展型脑梗死预后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可能成为一种早期诊断和预测进展型脑梗死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历史、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自 1997 年附加钢板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根据原髓内钉是否失效,可分为保留原髓内钉和更换原髓内钉两类。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简单骨不连,还可用于合并严重畸形的复杂性骨不连。相比更换髓内钉、更换外侧钢板和双钢板技术,附加钢板技术手术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率更高,患者能更早重返社会和工作。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双皮质螺钉固定困难、缺乏适合股骨干解剖型附加钢板以及缺乏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结论相比其他翻修固定方式,附加钢板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骨折愈合率和更好的临床预后。然而,术后患者能否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进一步获益还有待证实。此外,还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深入证明其是否确实优于其他翻修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重睑术中采用经重睑切口的上睑旋转皮瓣矫正轻、中度内眦赘皮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6 年 7 月—2017 年 10 月,重睑术中采用经重睑切口的上睑旋转皮瓣矫正轻、中度睑板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的 34 例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以同期 38 例接受传统“Z”成形内眦开大术联合重睑术患者为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及内侧赘皮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及术后 6 d、6 个月测量眼裂长度,计算眼裂长度改善程度;参照内眦赘皮矫正标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并获随访 6 个月。两组内眦赘皮明显矫正。试验组内眦处无切口;对照组遗留瘢痕,其中 6 例增生明显。术后 6 d 试验组及对照组眼裂长度改善程度分别为 3.63%±0.07%、3.70%±0.05%;术后 6 个月分别为 4.64%±0.09%、4.46%±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996;t=0.287,P=0.871)。术后 6 个月疗效评价,试验组优 20 例、良 12 例、差 2 例,优良率 94.12%;对照组优 16 例、良 16 例、差 6 例,优良率 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6,P=0.372)。 结论经重睑切口的上睑旋转皮瓣矫正轻、中度内眦赘皮手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内眦处无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46.

Background

We have recently shown that 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 (HE4) levels correlate with the severity of cystic fibrosis (CF) lung disease. However, there are no data on how HE4 levels alter in patients receiving CFTR modulating therapy.

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3 independent CF patient cohorts (US-American: 29, Australian: 12 and Irish: 19 cases) were enrolled carrying at least one Class III CFTR CF-causing mutation (p.Gly551Asp) and being treated with CFTR potentiator ivacaftor. Plasma HE4 was measured by immunoassay before treatment (baseline) and 1–6?months after commencement of ivacaftor, and were correlated with FEV1 (% predicted), sweat chloride,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Results

After 1?month of therapy, HE4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at baseline and remained decreased up to 6?months. A significant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absolute and delta values of HE4 and FEV1 (r?=??0.5376; P?<?.001 and r?=??0.3285; P?<?.001), was retrospectively observed in pooled groups, including an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HE4 with FEV1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β?=??0.57, P?=?.019). Substantial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AUC) value was determined for HE4 when 7% mean change of FEV1 (0.722 [95% CI 0.581–0.863]; P?=?.029) were used as classifier,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2?months of treatment (0.806 [95% CI 0.665–0.947]; P?<?.001).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plasma HE4 levels inversely correlate with lung function improvement in CF patients receiving ivacaftor. Overall, this potential biomarker may be of value for routin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ollow-up of CFTR modulating therapy.  相似文献   
47.
驱动基因的发现及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已显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但目前对于BRAFHER2METRET等少见驱动基因改变肺癌患者的靶向药物的选择仍然较少。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因为少见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本身样本量少,开展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此类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情况仍不明确。本文将对目前已掌握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BRAFHER2METRET等少见驱动基因改变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治疗顽固性下颌磨牙根尖周炎。并尽量减少对牙周膜的机械性损伤。方法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并配合局部麻醉。拔牙钳的尖置放于釉牙骨质界以上,采用颊舌向摆动的方式将患牙拔下。在不断滴有生理盐水的条件下,立即用高速车针磨除患牙根尖2 ̄3mm的牙体组织,根管内3 ̄5mm深的充填物要用圆钻将其清除,再用牙胶尖和氢氧化钙糊剂充填。将患牙再植入牙槽窝之前,务必用生理盐水将牙槽窝冲洗干净,要求严格控制在15分钟内完成再植,并尽量减少对牙周膜的机械性损伤。再植牙齿一般不需要夹板固定,必要时可采用缝线缝合固定。结果我们选择的5例患者,术后随访1 ̄2年,1例患者再植失败,4例患者再植成功。结论特异性再植术治疗顽固性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疗效理想,而且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探讨腹腔镜髂内动脉结扎及置泵可行性。方法 对10例膀胱癌患者采用经腹腔镜行一侧髂内动脉结扎并植泵,对侧髂内动脉结扎,用于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的序贯化疗。结果 1例改行开放髂内动脉置泵,9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5min。出血10~30mL,肠功能恢复6~12h,当日开始灌注化疗药物,术后3d下床活动。带泵2、3a。结论 在腹腔镜下行髂内动脉结扎及置泵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在泌尿外科有很宽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