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了解弥可保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对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方法有自觉症状并双膝反射消失的确诊糖尿病病人30例,肌注弥可保500μg/d,持续4周。治疗前后检测左侧下肢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对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30例病人的左侧下肢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加快(P<0.05)。自觉症状消失的为20%;明显减轻的为40%;减轻的为33.3%,膝反射出现的有60%。未发现副作用。结论弥可保肌肉注射能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Mecobalamin     
Background: Mecobalamin, one of the coenzyme forms of vitamin B12, acts as an important cofactor in the activities of B12-dependent methyltransferases. Since the discovery of mecobalamin, it has been applied mainly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homocysteinaemia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 However, there is still lack of a systemic review on the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of mecobalamin and its potential mechanism.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mechanism,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cobalami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homocysteinaemia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First,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pharmacokinetics and metabolism of mecobalamin were clarified. In addition, the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 efficacy,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mecobalamin as monotherapy or combin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homocysteinaemia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also detailed. Results/conclusions: Although both monotherapy and combined therapy can lower plasma/serum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improve the neuropathic symptoms, combined therapy with other B vitamins seems to be more effective. However, more precise, double-blind and randomised control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efficacy of mecobalamin on hyperhomocysteinaemia,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tera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neurological and osteoporotic mortality or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3.
HPLC测定甲钴胺的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甲钴胺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Lichrospher-NH2色谱柱(250 mm × 4.6 mm,5μm),流动相为0.3%磷酸溶液:乙腈(32:6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甲钴胺、氰钴胺和羟钴胺的最 低检测限量分别为4.4、2.6和4.0 ng,甲钴胺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钴胺片联合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符合DPN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病人数字化随机分成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同时口服胰激肽原酶片120 U/次,3次/d;对照组仅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与肾功能、肌电图及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甲钴胺的是下列指标:(1)红细胞比容:两组治疗前分别为(0.45±0.03)对(0.45±0.04),治疗后分别为(0.38±0.03)对(0.42±0.04)(P<0.05)。(2)尿微量白蛋白:两组治疗前分别为(65±14)对(61±16)mg/mmol Cr,治疗后分别为(5.44±2.15)对(15.47±3.10)mg/mmol Cr(P<0.05)。(3)动作电位平均波幅:两组治疗前分别为(129.6±39.4)对(129.1±39.9)mV,治疗后分别为(79.7±18.5)对(89.9±21.7)mV(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甲钴胺无论是单独治疗还是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DPN均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有些指标的改善联合治疗优于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治疗组(n=30)和甲钴胺对照组(n=30),联合治疗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0.5 g、甲钴胺片0.5 mg;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0.5 mg;均每日3次,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腓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治疗组在改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神经系统症状评分及体征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优于甲钴胺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DPN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依帕司他片治疗)和观察组(75例,采用依帕司他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降糖治疗,并进行饮食运动指导,对比分析两组神经传导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均高于对照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及氧化应激,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奥沙利铂所致恶性肿瘤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各25例,A组采用甲钴胺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治疗,D组为A组基础上联合艾灸及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治疗。4个疗程结束后合格病例计100例,采用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神经毒性反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0%、72.0%、76.0%、92.0%,D组有效率均优于其他三组,B组、C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三组比较,D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间比较各有优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过程中无任何明显不良事件的报告。[结论]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联合艾灸可以有效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疼痛,且较单独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或艾灸或甲钴胺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予甲钴胺,观察组予维生素B12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观症状及体征改善较对照纽改善明显(P〈0.01)。结论 甲钴胺较维生素B12改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张晓辉  王峰  熊蕾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32-1633
目的:探讨甲钴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效果。方法:眼肌麻痹患者24例24眼,年龄52±10岁,女13例,男11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6眼。离子导入组(A组)、球周注射组(B组)、甲钴胺0.5mg肌内注射组(C组)、维生素B110mg和B12500μg肌内注射组(D组)。每日监测眼肌功能、复视、角膜映光法斜视度数。结果:比较眼肌功能、复视、角膜映光法斜视度数,A,B组分别与C,D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离子导入甲钴胺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眼外肌麻痹的治疗方案。非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球周注射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途径。甲钴胺局部用药效果好于全身给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口服脑心通胶囊3粒/次,3次/天,同时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4周。对照组43例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症状与检查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