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37篇
  免费   1185篇
  国内免费   722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388篇
妇产科学   295篇
基础医学   2787篇
口腔科学   447篇
临床医学   1584篇
内科学   2256篇
皮肤病学   316篇
神经病学   956篇
特种医学   12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050篇
综合类   298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67篇
眼科学   223篇
药学   1872篇
  1篇
中国医学   577篇
肿瘤学   135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521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474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140篇
  2012年   1014篇
  2011年   1240篇
  2010年   1026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1147篇
  2006年   1030篇
  2005年   901篇
  2004年   830篇
  2003年   678篇
  2002年   446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大鼠胚胎肝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胚胎肝干细胞(EHSCs)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用胶原酶灌注法及剪碎消化法分离不同年龄的大鼠胚胎肝干细胞,用含10%优等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液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分离的大鼠胚胎肝干细胞体外培养24 h贴壁,5 d左右可长成单层,光镜下为致密圆形细胞,边缘清楚。8 d后细胞铺展,呈上皮样。表达甲胎蛋白(AFP)抗原、细胞角蛋白(CK)18、19。结论所分离的细胞经鉴定为大鼠胚胎肝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迅速扩增,两种方法所分离培养的肝细胞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2.
肿瘤微环境对树突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细胞(DCs,dendritic cells)的分化发育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 单核细胞,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人白血病细胞Jurkat培养上清液体外培养DCs,以正常培养诱导的DCs作为对照,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人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对DCs分化发育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DCs与肿瘤上清液培养的DCs相比,在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对含量和细胞内消耗葡萄糖重新合成磷脂的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在细胞的转录状态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肿瘤细胞上清液培养液所营造的微环境细胞转录水平上对DCs的功能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ADM)对大鼠通气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施麻醉和气管切开后,吸入空气进行机械通气,通气时间均为4h.A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通气,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40/min;B组为致伤组,进行大潮气量通气,潮气量40ml/kg,呼吸频率20/min;C组为ADM防护组,分别在通气开始前24、12h及通气开始后0h经尾静脉注射ADM(15mg/kg),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同B组.每小时行1次动脉血气分析.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测定左肺湿/干(W/D)值,血清和BALF中TNF-α、IL-1β水平,血清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肺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B组大鼠氧合指数(PaO2/FiO2)较A、C组显著下降,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加,左肺W/D值较A、C组显著升高.B组大鼠血清和BALF中TNF-α、IL-1β水平较A组显著增高,而C组较B组显著降低.C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MD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而SOD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显示B组大鼠肺脏内较A、C组有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肺泡壁结构的破坏.结论 ADM通过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对大鼠VILI起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174G/C、-572C/G及-597G/A的多态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及非EM育龄女性(对照组)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选取98例EM患者,其中轻、中、重型(即Ⅱ、Ⅲ、Ⅳ期)分别为22、35、41例,以99名非EM育龄女性外周血白细胞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IL-6基因启动子-174、-572及-597的多态性,比较两组IL-6启动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对两组间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的基因位点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IL-6基因启动子-174位点的GG、CG和CC基因型在EM组中分别为100%、0%、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8.99%、1.01%、0%,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572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EM组中分别为55.10%、42.86%、2.04%,在对照组中分别为70.71%、28.28%、1.01%,两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所有实验对象-597位点的基因型均为GG型,两组均无GA及AA基因型存在;-572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轻型EM组中分别为59.09%、40.90%、0%,在中型EM组中分别为54.29%、42.86%、2.85%,在重型EM组中分别为53.66%、43.90%、2.44%,轻、中、重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IL-6基因启动子的-174位点变异率极低,-597位点末发现变异,以上两位点基因变异与EM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而启动子-572位点的多态性分布与EM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表达IL-18的溶瘤腺病毒(ZD55-IL18)对裸鼠肾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荷肾癌裸鼠随机分4组,每组8只.瘤体内注射ZD55-IL18、溶瘤腺病毒ZD55-EGFP、表达IL-18的增殖缺陷腺病毒Ad-IL18及PBS,每次注射病毒7×108PFU/只,连续注射3 d.注射后第7天,每组处死3只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E1A、IL-18、CD34、VEGF表达及凋亡.第50天时处死动物测量肿瘤体积.结果 ZD55-IL18、ZD55-EGFP、Ad-IL18及生理盐水处理组肿瘤体积(mm3)分别为:299.7±52.9、536.8±90.3、570.3±99.0、766.1±145.8,ZD55-IL18与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IL18处理组肿瘤无E1A蛋白表达,ZD55-IL18处理组有大量E1A蛋白表达,表明病毒复制.ZD55-IL18处理组肿瘤IL-18表达及凋亡细胞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d-IL18处理组.ZD55-IL18处理组肿瘤CD34、VEGF表达均显著低于Ad-IL18处理组.结论 表达IL-18的溶瘤腺病毒ZD55-IL18比增殖缺陷腺病毒Ad-IL18具有更强的抑制肾癌生长及血管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表达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的条件增殖腺病毒在肾癌Ketr-3细胞中的生物活性及其对Ketr-3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条件增殖腺病毒(ZD55-EGFP)在肾癌Ketr-3细胞中的感染和增殖情况.分别将表达IL-18的条件增殖腺病毒(ZD55-IL-18)及表达IL-18的普通腺病毒(Ad-IL-18)感染人肾癌Ketr-3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病毒E1A和IL-18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IL-18抗原表达;TUNEL法检测Ketr-3细胞的凋亡情况;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Ketr-3细胞存活情况.结果 ZD55-EGFP能有效感染肾癌Ketr-3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增殖.Westem blot检测结果 发现ZD55-IL-18能在肿瘤细胞内表达E1 A并有效介导IL-18表达,在病毒感染Ketr-3细胞48 h后,ZD55-IL-18、Ad-IL-18处理组的IL-1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55.6±3.1、118.7±2.9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ZD55-IL-18、Ad-IL-18处理组的IL-18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2.4±3.2)%和(23.4±1.9)%.TNUEL检测结果 显示ZD55-IL-18、Ad-IL-18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2.2±3.5)%和(25.5±1.9)%.病毒感染4 d后,MTT检测结果 显示ZD55-IL-18、Ad-IL-18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2.6±2.3)%和(73.3±2.5)%,表明ZD55-IL-18对Ketr-3细胞有显著的杀伤作用.结论 ZD55-IL-18能在Kerr-3细胞中高效特异性表达IL-18基因并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对SW872脂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对SW872脂肪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872脂肪细胞 ,0 .6mmol/L油酸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 ,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的总量 ;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肪的聚积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L 6对SW872前脂肪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分析IL 6对SW872成熟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0 .6mmol/L油酸刺激 72h ,几乎 10 0 %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细胞内三酰甘油的含量明显增加 ,油红O染色胞浆内可见丰富的脂滴 ;5 μg/LIL 6对SW872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 ,10~ 5 0 μg/LIL 6明显抑制SW872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IL 6对SW872成熟脂肪细胞的凋亡无影响。结论 IL 6能明显抑制SW872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表明IL 6可能与肥胖有关 ,高剂量IL 6可降低肥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病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220例冠心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者IL-1Ra基因进行扩增;检测冠心病患者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指数;所有冠心病患者随访12个月,了解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的IL-1R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冠心病患者Ⅱ型基因型携带率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 监测IL-1Ra基因多态性不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但其多态性中Ⅱ型基因对已患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Summary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mune function of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we assayed NK cell cytotoxicity against K562 targets in 40 patients on MHD, and the production of IL-2 and IF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after PHA stimulation, in contrast to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K cell activity and IL-2 and IFN levels were markedly lower in the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s. Afeter a single dialysis, NK cell activity as well as IL-2 and IFN levels were elevated to different extent.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patients after long-term dialysis.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K cell activity and IL-2 and IFN activity in the controls, but no such correlation was found in the patients on MH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K cell activity and IL-2 activity in patients after dialysis, suggesting that immune function were impaired in the patients on MHD, with a decline in the activity of NK cell and IL-2 and IFN, and a disorder of immune regulation cycle. These abnormal immune impairments in the patients could be partly corrected by hemodialysis. However, long-term hemodialysis is not much helpful in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immune function.  相似文献   
110.
Summary. Interleukin (IL)-12 is a pleiotropic cytokine produced by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in response to diverse stimuli. IL-12 is a key molecule in the regulation of host's immune responses. In particular, IL-12 influences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T-helper cells type 1 (TH1) and type 2 (TH2); it modulates macrophage responses through the control of interferon-gamma synthesis by TH1 cells; and, suppresses IgE class antibody production (has a suppressive effect on allergic reactions) and promotes a shift in the IgG subclasses. IL-12 enhances resistance to several infectious diseases, is a powerful antitumor agent in vivo , and acts as a vaccine adjuvant.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IL-12 point to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use in persistent hepatitis B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