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79篇
  免费   1539篇
  国内免费   1015篇
耳鼻咽喉   426篇
儿科学   197篇
妇产科学   369篇
基础医学   1469篇
口腔科学   186篇
临床医学   1843篇
内科学   2584篇
皮肤病学   184篇
神经病学   266篇
特种医学   14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3827篇
综合类   401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81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845篇
  3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573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639篇
  2020年   617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699篇
  2015年   704篇
  2014年   1152篇
  2013年   915篇
  2012年   999篇
  2011年   1238篇
  2010年   1128篇
  2009年   1243篇
  2008年   1281篇
  2007年   1481篇
  2006年   1404篇
  2005年   1218篇
  2004年   1109篇
  2003年   966篇
  2002年   879篇
  2001年   844篇
  2000年   678篇
  1999年   493篇
  1998年   426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O3)-碘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48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治疗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区的微血管密度(MVD),治疗后3周,测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各组MVD分别为(21.8±5.3)、(23.4±3.9)、(22.4±4.50)、(14.3±3.4)条/400倍视野(F=11.246,P=0.000),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1)、(21.2±8.3)、(20.7±9.1)、(11.8±3.7)cm^3(F=21.203,P=0.000)。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一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与生理盐水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723、6.940、11.119,P〈0.05), As2O3-碘油栓塞组与单纯碘油栓塞及阿霉素-碘油栓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值分别为4.398、4.178,P值均〈0.05);各组肿瘤坏死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4,P=0.292);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双肺转移结节数目少于其他组(H=14.983,P=0.002),结节直径小于其他组(F=4.580,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转移淋巴结记分显示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少于其他组(H=9.148,P=0.027)。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直径及腹腔转移淋巴结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2O3-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抑制兔肝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其抑制转移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2.
王军  王刚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6):964-966
目的分析肺癌骨转移引起腰腿痛症状导致误诊的原因及教训。方法对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臀部慢性软组织损害的肺癌骨转移致腰腿痛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所致腰腿麻痛症状是因受累椎体发生溶骨性破坏或楔形变,对应椎管位置狭窄,肿瘤侵犯骨皮质或软组织肿块压迫刺激脊髓和神经根而引起,本病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病史询问不详,查体简单、粗疏,未做针对性强的影像学检查。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与早期行针对性强的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有效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83.
肝腺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腺瘤的螺旋CT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9例10个肝腺瘤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9例10个肝腺瘤的平扫及增强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光滑清晰,无明显分叶。位于肝右叶7个,左叶3个。平扫呈等密度1个,均匀略低密度4个,不均匀低密度2个,混杂密度3个。4个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个,不完全2个。2个病灶诊断为急性出血,1个为亚急性出血,4个病灶中心可见坏死,2个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和脂肪变性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8个,有2个病灶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个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胸骨肿瘤CT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临床CT诊断和检查意义。方法搜集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胸骨肿瘤CT资料,其中转移瘤17例(肺癌转移15例;乳腺癌转移2例)、骨髓瘤2例、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结果局部骨质破坏(囊状膨胀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破坏3种),其中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例(骨化性纤维瘤),溶骨性骨破坏16例(肺癌转移15例、骨肉瘤1例),混合性骨破坏5例(软骨肉瘤1例、骨髓瘤2例、乳腺癌转移2例)。胸骨处软组织肿块18例,胸骨前胸壁肌、皮下脂肪和胸骨后脂肪间隙浸润13例。结论胸骨肿瘤以转移瘤多见,CT检查对胸骨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FHL2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15例大肠息肉组织和1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FH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FHL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大肠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和大肠息肉组织.结论:FHL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但表达程度与癌症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及胆囊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 1992-2005年间收治的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病人术前经B超、MRI、 ERCP检查确诊后,均经再次手术治愈。残株胆囊结石2例;残株胆囊管结石6例,其中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行残余胆囊切除术,6例行残株胆囊管切除、其中4例附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和/或取石、T型管引流。随访1.1-13年,效果良好。结论判断失误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过长的炎性及畸形的胆囊管残留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其症状和体征类似于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时可有黄疸;B超、CT、ERCP等检查可确诊;再次手术切除(或取出)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是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娴熟的腹腔镜技术、术中胆道造影、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指征以及丰富的胆道外科经验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月-2005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通过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延迟扫描均可对小肝细胞癌作出定性诊断。结论螺旋CT作为非创伤性容积扫描技术对小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中心型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并将3F同轴微导管置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内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随之在透视监视下注入适当剂量的碘化油一顺铂乳剂。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生存率为90.32%(28/31)。结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9.
AIM: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g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adult patients.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or=60 years group.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to define the association. RESULTS: The male/female ratio was 1.3/1, 2.0/1, 3.3/1 in the three groups, respectively, a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ppeared when comparing the or=60 years group (P=0.010). The respective percentage of incidental renal cell carcinoma was 27.9%, 43.2%, 31.2%,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41-59 years group than the >or=60 years group (P=0.047). The incidence of poorly differentiated renal cell carcinoma decreased with age increasing (11.6% vs 5.2% vs 2.7%),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r=60 years group (P=0.038). In the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诊断电镜(DEM)对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分型的超微结构特征。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瘤细胞DNA倍性与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分析41例脾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微结构和瘤细胞DNA倍性。结果41例脾原发性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5例,电镜下R-S细胞呈双叶不规则核和对称致密大核仁,核内常染色质明显,胞质内见中等量线粒体,较长的粗面内质网。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21例,裂细胞性5例,细胞核大,核伴有较深的裂沟,胞浆少,胞质见少数肿胀线粒体,无核裂细胞性7例,细胞核规则,呈圆或卵圆型,异染色质多呈条块状,核仁中等大,胞质少,见少量线粒体及长粗面内质网。混合细胞性,瘤细胞大小悬殊,大畸形核较多,核扭曲,不规则深沟及不对称分叶,形成多叶核。非霍奇金T免疫母细胞淋巴瘤11例,瘤细胞较大,核小胞质相对多,胞质透明,核多形性,有的呈圆或卵圆形,核膜薄,有深浅不一的凹陷,可见小核仁。淋巴母细胞性5例,淋巴母曲核性淋巴瘤,细胞为中小形,呈锯齿状核和扭曲状核,异染色质沿核膜聚集,核仁小。毛细胞性淋巴瘤1例,毛细胞的绒毛宽基底,核仁大,胞浆无核糖体板层复合物。组织细胞性淋巴瘤3例,细胞浆丰富,核圆或椭圆形,偶见核膜呈锯齿状或折叠,线粒体和溶酶体丰富,无细胞连接和Birbeck颗粒。F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