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7篇
临床医学   339篇
内科学   65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36篇
综合类   537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6篇
  3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3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研究VEGF与nm2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及nm23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nm23阳性表达率则为40%,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两者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VEGF与nm23基因协同促进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两者的共同检测可做为肿瘤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上皮性钙粘附蛋白 (E cad)及 β 连环素 (β cat)在胆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分化、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 )和原位杂交法。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 :60例胆囊腺癌中E cad及 β cat的阳性率分别为 40 %和 45 % ,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58 3 %和 63 3 %。E cad和 β cat的异常表达率与胆囊腺癌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E cad及 β cat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 ,随着临床分期由Ⅰ期到Ⅳ期 ,E cad及 β cat异常表达率明显增高 (P <0 0 5)。E cad和 β cat异常表达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和 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表达病例。原位杂交法 :胆囊腺癌中E cad和 β ca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 60 %和 40 % ,与蛋白正常表达一致率分别为 78 8%和 82 4%。结论 检测 β cat或E cad和 β cat的共同表达是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意义的指标 ,可应用临床预后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53.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肝胆相表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影像学探讨肝胆相表里的真实性。将119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盱证组和非肝证组,回顾分析其肝、胆超声检查记录。结果:肝证组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3/37)明显高于非肝证组(13/82)。以中医病机理论为指导,反向论证了肝胆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去甲斑螯素(NCTD)对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系生长、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实验分 NCTD 组(6个浓度梯度组,每组6孔)和对照组(n=6),分别用四唑盐比色法(MTT)、Matrigel 实验及过河实验、FCM 检测 NCTD 对 GBC-SD 细胞的杀伤抑制率、侵袭运动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NCTD 对 GBC-SD 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56.18μg/ml;在5μg/ml时即抑制 GBC-SD 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运动能力;随浓度升高,NCTD 抑制作用增强,GBC-SD 过膜细胞减少、过膜细胞死亡增多,过河时间明显延长(P<0.01),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FCM 分析显示 NCTD 组 G_2+M 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上升。结论 NCTD 不仅能抑制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生长,亦可在低浓度下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机理可能与抑制 CBC-SD 细胞增殖,干扰生长周期,抑制 DNA 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抑制 GBC-SD 细胞迁移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和P -耐药糖蛋白 (P gp)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64例胆囊癌组织标本中COX 2和P gp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OX 2和P g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71 9% ( 4 6/ 64 )和 65 6% ( 4 2 / 64 ) ,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两者的阳性率 4 8% ( 2 / 42 )和 7 1%( 3 / 42 ) ,P <0 0 5 ,P =0 0 0 6。COX 2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P =0 0 0 0、0 0 0 0、0 0 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g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P =0 0 0 2、0 0 0 1,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 ;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均无关。COX 2与P gp的表达调控呈正相关 ,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 ,r =0 42 5 ,P<0 0 5。结论 :在胆囊癌中 ,COX 2、P gp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COX 2和P gp的协同作用在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性COX 2抑制剂的应用会预防肿瘤耐药并提高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6.
A 52‐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right upper quadrant pain and obstructive jaund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 showed Mirizzi syndrome type 1 and a thickened and calcified gallbladder wall,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of coexistent gallbladder carcinoma that was later confirmed on histology post‐cholecystectomy.  相似文献   
57.
作者报告1986年至1996年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的41例原发性胆囊癌,着重分析了影响早期发现胆囊癌的各种有关因素。作者认为,对本病应有足够的认识,联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手段,术中应重视对胆囊标本的检查。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胆囊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50例胆囊癌、35例胆囊腺瘤和26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和72.0%,明显高于胆囊腺瘤的17.1%和22.9%及慢性胆囊炎的19.2%和23.1%,χ2=4.25,P=0.006,根据Nevin分期,胆囊癌S1、S2、S3期的p53阳性表达率为63.2%,明显高于S4、S5期的35.5%,χ2=7.29,P=0.009,而VEGF在胆囊癌S4、S5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7.1%,明显高于S1、S2、S3期的47.4%,χ2=4.29,P=0.007,胆囊癌中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相关,r=0.87,P=0.009。它们与胆囊癌病理分级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p53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9.
周亨德教授运用治肝法治疗内科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正确地辨证论治,以疏肝扶脾、疏肝和胃、疏肝利胆和疏肝解郁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及抑郁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中药防石方防治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2002年符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条件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先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术后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术后服防石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3年内胆囊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67%、13.33%;观察组慢性胆囊炎症状消失较对照组理想(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防石方减少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减轻慢性胆囊炎症状的功效较消炎利胆片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