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74篇
  免费   6960篇
  国内免费   2463篇
耳鼻咽喉   176篇
儿科学   794篇
妇产科学   300篇
基础医学   4152篇
口腔科学   484篇
临床医学   5858篇
内科学   7954篇
皮肤病学   1089篇
神经病学   3165篇
特种医学   7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091篇
综合类   837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4490篇
眼科学   748篇
药学   30830篇
  32篇
中国医学   3139篇
肿瘤学   3994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1090篇
  2022年   1462篇
  2021年   2511篇
  2020年   2515篇
  2019年   2518篇
  2018年   2538篇
  2017年   2804篇
  2016年   2657篇
  2015年   2679篇
  2014年   4482篇
  2013年   7454篇
  2012年   4545篇
  2011年   4668篇
  2010年   3750篇
  2009年   3409篇
  2008年   3215篇
  2007年   3177篇
  2006年   2831篇
  2005年   2548篇
  2004年   2180篇
  2003年   1978篇
  2002年   1513篇
  2001年   1439篇
  2000年   1142篇
  1999年   999篇
  1998年   874篇
  1997年   814篇
  1996年   682篇
  1995年   632篇
  1994年   543篇
  1993年   489篇
  1992年   520篇
  1991年   464篇
  1990年   391篇
  1989年   304篇
  1988年   302篇
  1987年   290篇
  1986年   237篇
  1985年   278篇
  1984年   238篇
  1983年   160篇
  1982年   166篇
  1981年   140篇
  1980年   105篇
  1979年   93篇
  1978年   94篇
  1977年   76篇
  1976年   83篇
  1975年   6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With the advent of genomics, combinatorial paradigms and high-throughput screen (HTS)-based pharmacological testing, the number of compounds flowing through the discovery pipeline is likely to escalate. At the same time, with increased knowledge of the human drug-metabolizing enzyme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in vitro absorption-metabolism (AM) models, Preclinical Drug Metabolism is poise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HTS.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however, a rational HTS strategy (vs. serendipitous HTS) has to be employed. Such a strategy is based on automation, valid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 vitroAM models and database management (AVID). A generalized strategy for rational (AVID-based) HTS in Preclinical Drug Metabolism is described briefly.  相似文献   
82.
The application of a circular dichroism (c.d.) detection system in HPLC using a chiral stationary phase is presented.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the absorbance and c.d. signal allows the evaluation of the anisotropy factor (g = Δ/) and thu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nantiomeric excess (e.e.) of the eluates. When this detection system is used in preparative chiral chromatography the collection of the enantiomeric fractions can be readily optimized.  相似文献   
83.
84.
选用4周龄SD大鼠,经口染毒高硒(5.68mg/kg)、富硒(0.73mg/kg)和(或)高镉(33.3mg/kg)12周,并分别在实验的第3、6、9、12周末各处死一批大鼠,研究经口摄入高硒高镉对大鼠肝、肾组织中镉、锌、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摄入高硒高镉组大鼠体内镉蓄积明显低于单纯摄入高镉组;对单独摄入高硒、高镉所诱导的大鼠肝脏锌含量增加表现为拮抗作用;对单独摄入高硒所致大鼠肾脏锌含量降低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对单独摄入高硒、高镉所致大鼠肾脏铜含量增加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比较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IPF方案)与DDP,5-Fu(PF方案)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Ⅲ-Ⅳ期)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36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晚期复发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IPF组69例,PF组67例(对照组)[结果]IPF组和PF组有效率分别为69.56%(48/69)和43.3%(29/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8.519,P<0.01)。中位生存期:IPF组16个月(8-34个月),PF组为6.5个月(4-2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22.36,P<0.05)。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IPF组为49.4%,PF组为5.9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29.54,P<0.01)。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率IPF组为29.18%,PF组为0%(X2=30.29,P<0.01);Ⅲ-Ⅳ度消化道反应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94%和11.94%(x2=0.234,P>0.01).且以Ⅲ度为主。[结论]以IFO为主的方案联合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能耐受,可作为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奥兰扎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开始给予奥兰扎平5mg*d-1,3d后根据临床疗效、副反应情况酌情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d-1,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用PANSS、CGI、TESS量表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PANSS总分、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副反应主要有抗胆碱症状、过度镇静、体重增加、一过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结论奥兰扎平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较轻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87.
①目的 比较注射法和手术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②方法 将 32例病人分A ,B组 ,A组采用以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 ,应用特制的高压瘢痕注射器向瘢痕组织内注射确炎舒松A混悬液 ,注射间期瘢痕外涂去疤霜 ,再用透明敷料安舒妥密封 ,以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和避免玷污衣物。B组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术前1~ 2周在瘢痕组织的周围及基底部注射确炎舒松A混悬液 1~ 2次 ,然后将瘢痕全层切除。术后第 3周 ,切口处皮内注射少量药物 ,并配合安舒妥继续减张并密封药物于切口处 ,以防止切口展宽和瘢痕增生。③结果 A组 84块瘢痕达到治愈、显效、无效标准者分别有 5 7,2 6 ,1块 ,治愈率为 6 8% ,总有效率为 98% ;B组 32块瘢痕达到治愈、显效、无效标准者分别为 12 ,14 ,6块 ,治愈率为 37% ,总有效率为 81%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uc =5 .0 3,P <0 .0 5 )。④结论 以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有效率高 ,但美容效果差。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可缩小皮损面积 ,但复发率较高。因此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8.
本文报道14例甲亢危象,其发病率为4.5%,其发病与感染、劳累、情绪激动及同位素治疗有关。指出同位素治疗甲亢初期应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讨论了淡漠型危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9.
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原理(HBS)研制了马来酸罗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体外释放度和漂浮情况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 对胃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采用γ闪烁照相技术对优化处方的内漂浮情况进行胃内动态观察。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释放介质中迅速起漂,持漂时间超过12h,12h达最大累积释放;初步确定在胃内滞留时间达3h以上。结论:优化处方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异常扩散;胃漂浮片在胃滞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90.
东茛菪碱五个剂量(1、2、5、10、20μg/ml作用于12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诱发染色体畸变,并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3.±0.5,9.6±1.1,11.7±1.1,13.6±2.3,18.0±3.0和17.5±2.0%;细胞畸变率为3.1±0.6,9.2±0.6,10.0±0.8,10.8±1.5,11.6±1.8和12.2±14.%。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高度显著(P<0.01)。方差分析,各剂量组间变异的差异高度显著(P<0.01)。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也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东莨菪碱剂量与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畸变率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