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目的:探讨间歇服药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提供新的方法,以便更好的安全用药,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为患者提供更经济便捷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2例慢性子宫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2组均服用银藤合剂治疗,治疗组采用间歇服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服药法,2组均按上述方法连续服药8周。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8.89%,对照组愈显率86.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胃肠道不良反应减少。结论:间歇服药法与传统服药法有同等的治疗效果,但对比之下,间歇服药法能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探讨中重度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的中医证型及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回顾性时间横断面观察法,收集140例中重度HFSR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提取证候资料,得出中重度HFSR患者的中医证型,并进一步分析各证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中重度HFSR中医证型分为3类:热毒蕴肤证、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进一步从中分析出HFSR的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血虚、风燥5个因素。中医证型频率分析显示,热毒蕴肤证占15.00%,湿热瘀阻证占56.43%,血虚风燥证占28.57%。所有患者平均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为(4.45±2.15)分,其中热毒蕴肤证平均NRS评分(4.14±1.35)分,湿热瘀阻证平均NRS评分(5.86±1.34)分,血虚风燥证平均NRS评分(1.83±0.87)分。轻度疼痛以血虚风燥证为主(71.15%);中、重度疼痛均以湿热瘀阻证(75.44%、93.55%)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重度HFSR临床最常见证型为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次之,热毒蕴肤证最少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较重,而血虚风燥证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293.
目的:揭示大黄牡丹汤对大肠湿热型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干预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96只SPF级Wistar大鼠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大黄牡丹汤低、中、高剂量组(3.5、7、14 g·kg-1)、清胰利胆颗粒组(3 g·kg-1)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高温高湿环境+高糖高脂饮食+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建立大肠湿热型急性胰腺炎(AP)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治疗组于造模前1 h、造模后12、24 h分别给药,末次给药1 h后采集样本。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价大肠湿热型模型;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含量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形态;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大黄牡丹汤干预急性胰腺炎的可能靶点,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相关靶点。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毛发杂乱且无光泽、粪便软黏、黄而恶臭、肛温升高并伴有弓背扭体反应,血清中AMS、CRP含量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胰管走形异常、小叶间隙...  相似文献   
294.
目的:观察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湿热毒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复方黄柏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疼、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中医证候评分,病足溃疡面积,溃疡面pH,溃疡深度和经皮氧分压。检查患者糖脂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足背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峰值、血流量、血管内径和搏动指数),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和皮损组织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3、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2%(50/5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8%(42/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疼、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中医证候积分、溃疡面积、溃疡面pH和溃疡深度均明显降低(P<0.05),经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