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0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676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发枝教授治疗咳嗽倡导饮食宜忌相吻合:咳嗽、咳痰多为寒饮之邪侵肺,素体脾虚湿胜,故不宜服用瓜果、蜂蜜、白糖等物,畏其甜腻碍胃,致遏脾生湿。且市面所售治咳嗽中成药多为清热之品,与咳嗽之病因病机多不符,故多不能乱用,更不可滥用。因痰饮总属阴盛阳虚、本虚标实,故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同时还当分标本缓急,痰饮壅实者分别治以攻逐、利水、发汗等法,因势利导以祛邪,为治标的权宜之法。阳虚饮微者治以健脾温肾为主,阳气通则饮自化。而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在表者宜温散发汗,在里者宜温化利水,正虚者宜补,邪实者当攻,如属邪实正虚,治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凉并用。因痰饮停积,影响气机升降,郁久又可化热,故本病有夹气滞、夹热的不同,又饮邪内蓄,复感外邪,易诱发而使病情加剧。故治疗时,应注意辨明有无兼夹。另外,痰饮也可有凌心、射肺、犯脾及伤肾的转归,且病程日久,常有寒热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应注意对本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李发枝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小青龙汤、甘草泻心汤、千金苇茎汤、麦门冬汤、半夏厚朴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等经方治疗咳喘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992.
大黄能攻十积:一攻燥屎之积;二攻宿之食积;三攻血积;四攻饮邪之积;五攻痰积;六攻毒邪积;七攻湿邪之积;八攻热邪之积;九攻癥瘕聚积;十攻石积。大黄补敛正气,安和五脏:一保肝利胆;二健脾和胃气;三强心;四护肾利膀胱;五止血;六推陈致新。大黄是张仲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味药,用时仲师注重剂量、炮制、煎煮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大黄实为良药,用之得当,可起沉疴,疗重症,挽危急。然而,若不熟稔本草,明其性味,揣其功效,度其剂量,则便不能善用此良将,会反为所噬。大黄生用苦寒泻下,酒制变降为升,变泻为敛。剂量之中,暗藏玄机,多则泻下,少则性收。升与降,泻与敛,全在掌握炮制与剂量之间,仲景之述明矣,欲用大黄者,需明尽此理。  相似文献   
993.
遍览《伤寒论》《金匮要略》,仲师用针灸时描述都非常简单,如刺某穴,灸某穴,这与其严谨的文风格格不入。《灵枢经》关于腧穴的揣定、针具的选择、体位的选择、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手法、得气、候气、催气、守气、行气、治神与守神、针刺补泻等都有较完备的论述。可以肯定的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这两部著作都不会有针灸的内容。《黄帝内经》《难经》《黄帝明堂经》等著作在仲师之前,仲师采撷其精华为己所用是完全可能的,正是这些著作为仲师的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若割裂《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等古籍的关系,则仲师的针灸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强调《伤寒杂病论》源自《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而否认与《黄帝内经》等相关,就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笔者主张借用《黄帝内经》等古籍的理论去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但也反对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994.
《金匮要略》与《傅青主女科》所论带下,在病因上,皆为湿致带下。在辨证分型上,皆有寒热之别,《金匮要略》最先分类湿热带下与寒湿带下;《傅青主女科》创五色带下,其中青带下、黄带下、黑带下、赤带下均属湿热带下,白带下属湿盛火衰,或可属寒湿轻证,实质也不离寒热两大类。在治法上,《金匮要略》以外治为主,开创了妇科疾病阴道纳药外治的先河,且湿热带下常配内服用药以内外合治;《傅青主女科》则从肝、脾、肾三脏来论治带下,并兼顾带脉与任脉,实为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在遣方用药上,清热、利水、祛瘀、补气是二者共同的用药原则,只是所选药物有所不同,傅青主重视肝、脾、肾三脏,故用药有其独特性。由以上内容可见,《傅青主女科》所论带下是对《金匮要略》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无论外感或内伤、还是正偏虚或邪偏实,疾病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为人体的功能障碍,治疗的终极目的在于恢复已损伤的功能。仲景温阳法的概念比温法要广泛,不同于简单的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仲景温阳法则具体说明了如何"温",从而恢复阳气的相应功能。由于疾病作用于人体的整体性,连贯性,很多证型反映了阳气的多种功能障碍,如亡阳证多表现为肾阳虚衰、津液不固、寒凝经脉等,治疗则应把握其阳气欲脱的特性,治应回阳救逆,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阴阳互根互用,扶阳气的同时也应考虑到阴津,治疗上须灵活变化,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阴盛格阳、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则须兼用寒凉以调整气机,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996.
仲景对脉学真正的贡献不只是在于书中所保留的各种详细脉诊法则与实例,而是承上启下地将中医脉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仲景肯定了《难经》独取寸口诊法简便准确的特点,虽然尚有三部诊脉法,但是在书中主要以寸口脉诊法为主,这为后世"独取寸口"的脉诊诊法奠定了主基调。其次,仲景之后的王叔和对于仲景的《伤寒论》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整理,王叔和在整理过程中必然对于《伤寒论》特色—脉学有相当深入的研究,而叔和的《脉经》也引用了很多《伤寒论·平脉法》和《伤寒论·辨脉法》的内容,仲景脉法对叔和脉法的影响亦是足见一斑。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内服联合功能训练应用于手外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手外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术后抗感染、清创、抗菌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当归四逆汤治疗,每日1剂,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上肢功能指数、徒手肌力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联合功能训练应用于手外伤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入院后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定量(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 Upro)、24 h微量尿蛋白(micro urinary protein,24 h UAE)、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糖指标[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H blood sugar,2 h P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血脂指标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有效率为65.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Upro、24 h UAE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cr水平虽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Upro、24 h UAE、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及2 h PG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9.
经方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方药味虽少,但君臣佐使结构明确,特别是“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的定位关系一目了然;定量严格;灵活多变。证候的复杂性决定了应用经方的不易性,疑难病的证候多是复合证候,二合一、三合一的证候比比皆是,这种复合证候在心脑血管病、肿瘤病、肝脏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中非常多见。而经方的应用也是可以二合一、三合一的,如治疗痰瘀互结腹腔包块,用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用小陷胸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肿瘤放疗化疗后,用桂枝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小柴胡汤等。  相似文献   
1000.
并病理论昭示了疾病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经证还未传变为他经之证,而在此主要经证还在、他经之证候初现而未完全成立之时,应守原经之主方加减。又有原经主证已退而次证尚在,且他经之证已经形成,或疾病之性质已经发生转变者,当从他经之方加减。由于并病而合方治疗是仲景常用的处方法度,合方使用在临床也常常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合方不是胡乱相合,其理仍在于有是证用是方,至于孰轻孰重,何主何辅,则需根据临床表现,相机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