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61篇
  免费   4642篇
  国内免费   1415篇
耳鼻咽喉   896篇
儿科学   609篇
妇产科学   177篇
基础医学   2581篇
口腔科学   2517篇
临床医学   8876篇
内科学   7002篇
皮肤病学   243篇
神经病学   2999篇
特种医学   176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5611篇
综合类   7802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733篇
眼科学   3141篇
药学   2293篇
  12篇
中国医学   358篇
肿瘤学   3106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1134篇
  2022年   1757篇
  2021年   2976篇
  2020年   2244篇
  2019年   1962篇
  2018年   1982篇
  2017年   1951篇
  2016年   2125篇
  2015年   2146篇
  2014年   4211篇
  2013年   3392篇
  2012年   3693篇
  2011年   4004篇
  2010年   3461篇
  2009年   3485篇
  2008年   3517篇
  2007年   3463篇
  2006年   3144篇
  2005年   2714篇
  2004年   2214篇
  2003年   1555篇
  2002年   1231篇
  2001年   1087篇
  2000年   996篇
  1999年   798篇
  1998年   671篇
  1997年   674篇
  1996年   623篇
  1995年   589篇
  1994年   525篇
  1993年   407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43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222篇
  1987年   206篇
  1986年   154篇
  1985年   185篇
  1984年   197篇
  1983年   118篇
  1982年   159篇
  1981年   131篇
  1980年   97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52篇
  1976年   25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平板探测器的DR系统原理及使用维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采用平板探测器技术做为数字化方案实现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本文重点探讨了平板探测器特点,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成像技术,以及系统日常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技术。  相似文献   
992.
颞骨肿块的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颞骨肿块的HRCT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颞骨肿块的HRCT表现。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颈静脉球瘤3例,骨软骨瘤、嗜酸性肉芽肿、外耳道癌和骨瘤各2例,粘液瘤1例,HRCT表现各具特征。结论HRCT扫描能清晰显示颞骨肿块的形态、密度和范围,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及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且在术前1个月内做CT灌注成像的星形细胞瘤病人27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高级星形细胞瘤14例。测量病变区CBF值、CBV值及PS值,对低级星形细胞瘤、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T灌注各参数值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做低级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组的CBV值与肿瘤MVD的相关性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星形细胞瘤的CBF值、CBV值及PS值均较正常脑组织升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1.39±0.19,rCBV 2.28±0.32,rPS 6.58±2.66;高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4.96±2.17,rCBV 4.69±1.98,rPS 19.19±9.19。2者有显著性差异。低级星形细胞瘤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BV值与肿瘤的MVD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09,P<0.01)。结论:CT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T灌注CBV值与MVD相关。CT灌注CBV图是活体检测肿瘤血管生成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994.
XRCC1单核苷酸多态及单体型分布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外显子C26304T、G27466A和G28152A三处最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4例乳腺癌患者组和以1:3成组频数匹配原则获得的252例对照组进行研究,XRCC1 C26304T、G27466A和G28152A SNPs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方法。单体型分布采用EH linkage software 1.2分析软件进行预测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组和对照组吸烟状况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曾经或现在吸烟个体比例7.1%明显高于对照组2.0%(P〈0.05),性别、年龄、饮酒状况及一二级亲属家族恶性肿瘤史等基本特征因素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26304T、G27466A和G28152A SNPs多态基因型和多态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间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经上述因素校正后,XRCC1 SNPs与乳腺癌发病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应用EH linkage software 1.2单体型分析软件显示,XRCC1 SNPs在各组内均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CGG、CGA、CAG和TGG是最常见的4类单体型。单体型组间分布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XRCC1 C26304T、G27466A和G28152A SNPs与乳腺癌的风险没有相关关系,各SNPs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CGG、CGA、CAG和TGG是最常见的4类单体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像表现特点,评估综合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了124例食管癌(上段癌44例、中段癌28例、下段癌52例)术后病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胸部X线平片、X线钡餐及CT表现特点.结果:术后发生肺感染8例,胸腔积液85例,肺不张3例,吻合口瘘5例,吻合口狭窄8例,返流性食管炎13例,胸腔胃应激性溃疡1例,急性胰腺炎1例.CT与X光片检查诊断胸腔积液、肺不张、肺部感染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CT对淋巴结肿大的发现率约49%,X光片仅为5%左右,差异显著(P<0.05),X线钡餐检查观察吻合口及残留食管情况优于X线平片及CT.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综合影像诊断能够提高术后并发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6.
张旭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08-2109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6例行平扫及增强检查,一例仅行平扫检查。结果: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畸胎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结论:掌握腹膜后区的正常解剖结构,能提高对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同时结合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等,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螺旋CT表现。CT平扫层厚和间隔为7mm。增强采用薄层动态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60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10~15min行延迟期扫描。层厚和间隔为5mm或3mm。结果:29例均显示梗阻处上方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梗阻处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非对称性狭窄或腔内软组织结节形成;与平扫相比,薄层动态增强扫描使上述征象显示更加明确,尤其是病变强化具有特征,即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明显增加,因而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颅内多发血肿的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近10年425例颅脑伤后颅内双侧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按照主要血肿的分布,将病员分为硬膜外血肿组(EDH)、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组(SDH BCL)和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组(BCL ICH).对于不同类型血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时实行ICP监测,不行双侧大块脑组织切除,术中或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结果 121例未经手术治疗,其中死亡4例(3.3%);手术304例,死亡17例(5.6%).EDH组127例,全经手术治疗,无死亡;SDH BCL组143例,手术116例,11例死亡(7.7%);ICH组155例,手术61例,10例死亡(6.4%).结论颅脑损伤颅内双侧多发血肿应采取综合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9.
Intraosseous schwannoma (neurilemmoma) is an extremely rare, benign neoplasm, constituting less than 0.2% of primary bone tumors. It infrequently involves the bones of the hand. We present a case of intraosseous neurilemmoma of the metacarpal. Received: 26 July 1999 Revision requested: 16 August 1999 Revision received: 16 September 1999 Accepted: 4 October 1999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探讨各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病理特点.对15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X线(或CR)、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及符合率.结果显示①X线(或CR)、CT及MRI对脊柱结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5%、96.2%及99.5%.②X线(或CR)、CT及MRI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4.5%、89.9%及96.87%.③对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附件破坏及骨性椎管受累的显示,CT优于X线(和CR)片;对早期病变的显示及脊髓受累情况,MRI优于X线(或CR)及CT,有显著差异性(P<0.01).④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CT优于X线(或CR)及MRI.认为X线(或CR)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但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有限度;CT显示早期微小的骨质破坏、死骨、脓肿、钙化及脓肿对椎管脊髓压迫明显优于X线;MRI可清晰显示硬膜外脓肿及脊柱后突畸形对脊髓的压迫和脊髓变性情况,尤其是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死骨及钙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