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29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314篇
耳鼻咽喉   282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801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2175篇
内科学   50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214篇
特种医学   5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723篇
综合类   5107篇
预防医学   780篇
眼科学   160篇
药学   1836篇
  58篇
中国医学   805篇
肿瘤学   295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677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872篇
  2019年   787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568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692篇
  2014年   1040篇
  2013年   1061篇
  2012年   1062篇
  2011年   1123篇
  2010年   1010篇
  2009年   934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926篇
  2006年   804篇
  2005年   777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512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主要步骤包括:(1)腹腔探查;(2)右结肠后间隙(RRCS)拓展:进入Told筋膜与结肠系膜间的天然外科平面。至结肠肝曲水平,同时向内侧暴露十二指肠,此为进入横结肠后间隙(TRCS)的标志。(3)中间入路结扎肠系膜血管:以回结肠血管(ICV,ICA)在肠系膜表面投影为解剖标志打开结肠系膜,可轻易与其后方已打开的RRCS间隙相汇合。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清扫外科干,进一步解剖Henle’s干及其分支。(4)幽门下淋巴结清扫;(5)消化道重建。本文对由外周入路和中间入路发展而来的尾侧联合中间入路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术式技术上可行,术者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安全性高,可供结直肠外科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术式对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坏死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术式的有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传统开腹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d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d和7d的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采用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术式对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坏死组织的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131-131
在数的修约规则中,过去习惯使用“四舍五入法”,在此需要明确的是,该方法是不正确的。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数的修约应遵照“四舍六入”的法则,其简明口诀: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便进1,5后为0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数的修约操作示例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1月~2018年3月,我科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治疗10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胫骨平台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5~54岁。患者均为过伸位损伤。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均为V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14 d。1. 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或腰麻下手术。取近端胫骨内侧入路做长约12 cm切口,术中胫骨近端可见约2 cm平台整体骨折后移并且塌陷,给予复位后先克氏针临时固定。再取近端胫骨外侧切口约12 cm,显露骨折端见胫骨外侧平台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19-920
目的探讨微创后入路方式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入院奇偶数的方法平均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1例。两组均采用微创后入路治疗,常规组采用经典Judet入路,试验组采用改良倒八字入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Hardegger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48%和95.24%,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61.90%和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倒八字入路微创治疗肩胛骨骨折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在缓解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改善关节畸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Berger等将微创技术首次应用于人工THA,如今微创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得以广泛应用。其相对传统人工THA而言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更低的脱位率和更快速的康复。THA是现代医学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包括髋关节直接前入路、髋关节后入路和慕尼黑骨外科入路等。文章主要对上述手术入路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192-194
目的探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和改良Stopp入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26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17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复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较,采用Stoppa入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P0.05)。在术后并发症及骨折复位效果方面,两种入路手术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骨盆及髋臼骨折中,Stoppa入路是值得选择的一种手术入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