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3篇
  免费   1774篇
  国内免费   339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1173篇
口腔科学   143篇
临床医学   725篇
内科学   525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208篇
特种医学   2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32篇
综合类   581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881篇
眼科学   166篇
药学   1151篇
  55篇
中国医学   11313篇
肿瘤学   16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888篇
  2020年   979篇
  2019年   405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781篇
  2016年   854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2201篇
  2013年   1397篇
  2012年   2004篇
  2011年   2071篇
  2010年   1602篇
  2009年   932篇
  2008年   852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762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36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4例,采用西医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28例在西医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用药7天,后口服奥关拉唑片至1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42.
中医儿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加强学科管理,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设置儿科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与临床见习的结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教学水平,是保证儿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前列腺增生症证型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0例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下焦、膀胱湿热、肾阴亏虚、肾阳不足、肺热气闭,均在就诊次日上午抽空腹血4 mL,进行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T值以血瘀下焦、肾阴亏虚证较高,肾阳不足证明显偏低,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膀胱湿热证和肺热气闭证居中,与血瘀下焦、肾阴亏虚证比较差别也具有显著性(P<0.05).E2值以肾阳不足证明显偏高,血瘀下焦和膀胱湿热证次之,肾阴亏虚和肺热气闭证较低.各组间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各证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同时也为证型客观化、微观化提供了相应证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超微柴胡疏肝散与传统汤剂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超微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传统汤剂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症状积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剂型疗效相当,但超微剂型能减少用药量,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4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ot polydactyly and identify its inheritance pattern by analyzing familial pedigree. Five cases from 2 Korean families were studied: 1 is a family whose members have been affected for 4 generations and the other for 2 generations. Using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 performed chromosomal analysis using the banding technique with Giemsa stain and karyotyping. We investigated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46 chromosomes, looking for translation, deletion, inversion, ring chromosome, and iso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All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demonstrated no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though the genetic nature of foot polydactyly and a new genetic locus was identified recently by other studies. Familial pedigre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polydactyly was inherited as an autosomal dominant trait in the first family. The mode of inheritance for the second family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due to an insufficient number of family members.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brought u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hile genetic factors play a major role in polydactyly, other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its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1组Goldenha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我们随访到1组4代33人的Goldenhar综合征家系,对目前存活的29人进行了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的初步分析。结果家系内有Goldenhaar综合征患者5人.临床表现具高度多样性,累及眼、耳、脊柱、颜面、口腔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发育不良,在遗传方式上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细胞遗传学水平对家系中成员进行染色体检查,未发现核型异常。结论该Goldenhar综合征家系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染色体检查未发现核型异常。  相似文献   
47.
中国传统医学对老年痿证认识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先指出,目前,中医文献对搂证概念的使用比较混乱,接着作者对中国传统医学对本证的认识源流进行了追溯。作者指出,瘘症首先见于《黄帝内经》,仲景之书,未专立篇论及瘘证,只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提到通。继仲景之后,晋、唐、宋、金、元、明诸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瘘证的认识,综历代医家所述,瘘证可见以下证候;1、燥热瘘软;2、湿热瘘软;3、肺热瘘软;4、心热瘘软;5、肝热瘘软、6、脾热  相似文献   
48.
盘龙七片治疗不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8例不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盘龙七片(38例)及复方丹参片(20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盘龙七片组心电图ST段的缺血变化明业优于复方丹参片组(P〈0.01),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下降亦明显(P〈0.05或P〈0.01),结论:盘龙七片虽是一种抗风湿,骨伤的中成药,但同样对治疗不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9.
肺系疾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与肺与脾胃在生理,病理诸方面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肺系疾病从脾胃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讨论了肺病从脾胃论治之常用7法:即健脾化痰法,芳香醒脾法,健脾利水法,通腑降气法,健脾补肺法,养胃益肺法,补益脾肾法等,对肺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一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由DNA损伤(如突变)引起的人类表型缺陷,为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藏以及人类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得到表型缺陷家系,然后进行系谱分析。结果得到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4代41位成员中有12例患者。结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由DNA损伤引起的人类表型缺陷;该病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外显率和表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