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119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诱导痰处理温度对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分类及其气道炎性反应标志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就诊的哮喘患者52例,所有受试者进行痰诱导,选取痰黏液加入4倍体积0.1%的二硫苏糖醇(DTT)后,分别于0℃冰浴与37℃水浴下孵育15 min(15 min冰浴组和15 min水浴组,n=28)和30 min(30 min冰浴组和30 min水浴组,n=10).细胞沉淀行HE染色后进行分类计数,同时采用悬浮芯片方法检测痰上清白细胞介素(IL)-5、IL-10、IL-17、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比较不同诱导痰处理温度对痰细胞计数及气道炎性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结果 52例哮喘患者,痰诱导成功28例,成功率为53.8%.15 min冰浴组和15 min水浴组比较、30 min冰浴组和30 min水浴组比较,其痰液重量、痰细胞总数、细胞存活率和痰细胞分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5 min冰浴组和15 min水浴组痰上清IL-10、IL-17、IFN-γ、IL-5和TNF-α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0 min冰浴组和30 min水浴组痰上清IL-10、IL-17和IFN-γ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0 min水浴组的IL-5和TNF-α浓度要高于30min冰浴组[IL-5:2.55 (2.20~4.35) ng/L比2.03(1.52~2.50) ng/L,TNF-α:19.41(9.07~37.92) ng/L比10.78(8.58~ 17.93)ng/L,均P<0.05].结论 诱导痰处理温度会影响诱导痰中某些气道炎性反应标志物的浓度.在诱导痰处理时DTT裂解后,置于0℃冰浴下操作,可以较真实反映诱导痰中炎性反应标志物的真实浓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痰及血清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表达,探讨痰及血清SP-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01例肺结核患者、85名健康人、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别分为肺结核组、健康组及COPD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痰及血清中SP-A的表达。结果肺结核组患者血清中SP-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结核组痰SP-A表达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确定痰SP-A的Cutoff值为0.12(OD值),以此进行肺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为40.60%,特异性88.00%,诊断准确率为62.37%;根据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确定血清SP-A的Cutoff值为0.66(OD值),血清SP-A在肺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为70.30%,特异性80.00%,诊断准确率为74.73%;联合检测痰及血清SP-A进行肺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为92.08%,特异性68.24%、诊断准确率为81.18%;菌阳肺结核组痰SP-A与痰排菌量具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30。结论联合检测痰及血清SP-A的表达可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SP-A有可能成为诊断肺结核的一种新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反复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痰培养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采集患者晨痰,1h内送检,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经37%,24h培养,怀疑有致病菌生长者进行相关的生化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136例患者,共72例痰培养阳性,阳性率52.9%,痰培养连续3次为单一细菌者为16例,阳性率为11.8%。16例患者痰菌结果分别为:溶血性链球菌6例,绿脓杆菌4例,克雷伯杆菌2例,产气杆菌2例,阴沟杆菌2例,136例患者386例次痰菌培养,106例次阳性(27.5%),而连续3次以上培养为同一细菌,仅为42例次(10.8%);非相同单一痰菌培养64例次,占16.6%。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内科常见病,其急性发作期患者易发生肺心病、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所以了解其病原菌组成,对指导临床用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4.
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细胞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是否存在细胞增殖异常。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9例患者(其中5例肺炎性假瘤、4例球形肺结核病)痰液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并与痰细胞学检查、手术及经皮肺活检组织P53、PCNA、Ki67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以最后病理诊断为标准,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患者异倍体检出率分别为40%(2/5)与50%(2/4),其相应的病变组织切片PCNA、Ki67免疫组化染色也阳性,但P53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部分炎性假瘤及结核球存在细胞增殖异常。痰细胞DNA含量分析是发现增殖异常的有效辅助方法,可能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痰液细胞核内不均-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肺癌、吸烟及正常人群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组中表达的特点。结果 肺癌组及吸烟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肺癌与吸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痰液hnRNPA2/B1的过量表达伴随着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全过程。因此检测痰液细胞(特别是吸烟者)hnRNPA2/B1阳性表达,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肺癌患者痰液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端粒酶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了 45例肺癌、2 5例肺部良性疾病及 2例转移性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55.6 % (2 5/ 4 5) ,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2 8.0 % (7/ 2 5) ,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62 8,P <0 .0 5)。结论 检测肺癌患者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方法 统计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儿科181例住院患儿深部痰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符合条件的痰标本共分离细菌2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14%(186株),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尤为突出,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仍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占30.86%(83株),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球菌的前三位,除对万古霉素仍敏感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以及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很高.结论 儿童深部痰培养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较强,特别是产ESBLs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尤为突出.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其耐药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38.
改良Saccomanno法用于肺癌患者痰标本处理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 L  Wang B  Chen Y  Yao L  Cao L  Wang Y  Mao Q 《中国肺癌杂志》2000,3(4):280-283
目的 探讨新的痰标本收集和保存方法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Saccomanno法(以下简称改良S法),对125例经细胞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处理。部分标本尚进行了p53突变基因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测定p53和p21蛋白。结果 用改良S法获得的痰标本涂片未癌细胞形态完整,背景杂质少,更易辨认。125例患者常规法涂片发现肺癌细胞阳性者35例,改良S法发现69例,阳性率分  相似文献   
39.
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排痰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慢性阻寒性肺疚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排痰的体位及排痰护理措施进展,以期提高AECOPD病人排痰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