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9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76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169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55篇
中国医学   3795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 通过挖掘整理含丹参-当归的方剂,利用统计软件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频率及丹参-当归配伍特征和主治中医病证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统计共筛选出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390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涉及中药504味,使用频次≥60的中药共22味,除丹参、当归外,核心高频药物为川芎、甘草、白芍、肉桂、地黄、牛膝6味。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有丹参-当归-川芎、丹参-当归-甘草、丹参-当归-白芍。主治病证涉及105种,频次≥10的中医病证10种,以瘀血疼痛病症、妇科病症为主。通过网络可视化得到治疗月经病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白芍-香附,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肉桂,治疗虚劳病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牛膝-肉桂-防风。结论 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中药为白芍、川芎、肉桂等,优势病证为月经病、痹证和虚劳病,揭示了丹参-当归药对的用药规律,为该药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基于生信数据挖掘探究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及熟地黄的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挖掘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差异表达基因,运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预测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采用R软件对阴虚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映射匹配。借助String数据库在线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分子对接预测熟地黄治疗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注释。结果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 272个,骨质疏松症靶点662个,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45个,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调节、雌激素应答、骨骼肌系统发育等生物过程,并由PI3K-Akt、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信号通路调节。熟地2种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核心蛋白IGF1、VEGFA等。结论熟地黄可能靶向IGF1、VEGFA等核心蛋白,通过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及雌激素应答过程,从而实现防治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明确2021年岷县各乡镇主要中药材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分析岷县耕地海拔特征,统计其各乡镇合作社数量,为岷县中药材产业调控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岷县主产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的种植面积、产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分析岷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类型、海拔、生产单位等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及不同类型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结果:据统计2021年岷县主产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共栽培36.8万亩(1亩≈666.67 m^(2)),栽培面积及产量最大的乡镇是梅川镇,最小的是马坞镇。经空间自相关分析各乡镇主产中药材除当归种植面积呈现离散分布,其余均为随机分布。岷县18个乡镇耕地面积(旱地)蒲麻镇>西江镇>闾井镇>清水镇>维新镇>禾驮镇>梅川镇>申都乡>中寨镇>锁龙乡>寺沟镇>十里镇>秦许乡>茶埠镇>麻子川镇>西寨镇>岷阳镇>马坞镇。岷县18个乡镇中梅川镇的合作社数量最多,达到185家。结论:有利于了解岷县各乡镇主产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差异,为岷县主产中药材生产统计数据的分析模式构建、中药生产布局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云南丹参酚酸类成分水醇法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原儿茶醛等水溶性总酚酸的紫外吸收度为检测指标,考察了不同水提醇沉工艺对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影响,对水提醇沉法制备滇丹参中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65%,75%,85%醇沉,水溶性总酚酸损失均小于30%,并且水溶性总酚酸含量随醇沉浓度的增加略呈递增趋势。用酸水来处理药材并没有提高水溶性酚酸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55.
丹参对人成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观察丹参对成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髂骨骨膜为材料进行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经丹参预处理后,行模拟缺血-再灌注采用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夏活率。结果:预处理组成骨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对人成骨细胞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6.
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不同比例、剂量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乌、芍配伍前后对角叉菜胶和甲醛性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肉芽肿增生及小鼠二甲苯耳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使大鼠炎性组织释放的PGE2明显降低(P<0.05,P<0.01)。而且多数结果表明二药配伍的抗炎作用优于单味药川乌、白芍,其中尤其对慢性关节炎模型,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P<0.05,P<0.01)。  相似文献   
57.
黄芪、水蛭、地龙不同配伍治疗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出气虚血瘀络阻为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而益气活血通络则为基本治法。通过黄芪水蛭地龙、黄芪水蛭、黄芪地龙、水蛭地龙四个配伍组比较,以观察其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血小板聚集性及大鼠在体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水蛭地龙配伍组在以上诸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58.
为探讨内耳辐射损伤的防治,采用丹参作为保护药物,用相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照射丹参防护组和单纯放射组豚鼠耳颞部,2 周后作形态与机能检查。结果发现:丹参防护组耳蜗机能与结构损害较轻,而单纯放射组耳蜗机能明显受损,血管纹和柯替氏器病变严重;复合动作电位(CAP) 反应阈和毛细胞损伤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1) 。表明丹参对内耳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板蓝根抑菌抗炎活性部位的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评价和比较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抑菌、抗炎活性的强弱。方法:采用管碟法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观察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结果:板蓝根Ⅴ部位体外抑菌活性最强,Ⅴ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结论:板蓝根中高极性成分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是其发挥清热解毒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0.
板蓝根醇沉物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板蓝根醇沉物与板蓝根颗粒剂的差异。方法:对比研究板蓝根醇沉物与板蓝根颗粒剂前浸膏的药理作用。结果:板蓝根醇沉物的热解、抗炎及抗茵作用与同剂量板蓝根颗粒剂前浸膏相同,其靛蓝含量高于板蓝根颗粒剂前浸膏。结论:板蓝根醇沉物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板蓝根制剂传统制备工艺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