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肾气丸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补肾之祖方。由于后世医家在应用时的加减变化、药物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文献记载的散佚与辑佚等原因,致使医家对于张仲景对桂枝一药的实际运用,提出桂枝、肉桂两种不同观点。笔者查阅本草文献的记载,详辨药用部位描述,进而通过古籍文字的推断、组方及功效等几个方面分析,考证本方实际使用药物应为现代之肉桂。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剂量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其中对照组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9g计算;观察组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15g,两组均每日1剂,连用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肾功能及腓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15g换算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可明显提高DPN的临床疗效,并优于药物剂量按1两视为9g计算,而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UPLC同时测定桂枝中原儿茶酸、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和桂皮醛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mm×100 mm,1.8 μm),以乙腈-0.05%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原儿茶酸、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和桂皮醛分别在0.359~3.59 mg· L-1(r =0.9993),2.83 4~28.34 mg·L-1(r=0.9998),0.574~5.74 mg· L-1(r =0.9998),2.400 ~24.00 mg·L-1(r =0.9999),和32.57~325.7 mg·L-1(r =0.999 8)(n =6)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6.7%~101.0%,RSD均小于2.3%.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桂枝中原儿茶酸、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和桂皮醛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桂枝巴戟天黄芪颗粒对衰老大鼠免疫功能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桂枝巴戟天黄芪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衰老大鼠模型。在大鼠造模成功后分组灌胃,每天1次,给药30d后,检测迟发性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血清中白介素2(IL-2)的含量及大鼠右侧股骨最大载荷和最大挠度。结果:桂枝巴戟天黄芪颗粒能增高衰老大鼠迟发性变态反应中耳肿胀度、血清溶血素及血清中IL-2含量,能增高模型大鼠股骨最大载荷、最大挠度。结论:桂枝巴戟天黄芪颗粒能增强衰老大鼠的免疫功能,改善衰老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有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痛风克方中寒热药对不同配比对大鼠痛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痛风克方中虎杖桂枝寒热药对的不同配比对大鼠痛风病理模型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02 g·kg-1组、虎杖-桂枝=3:1 7.5g·kg-1组(A组),虎杖-桂枝6:1 9.3 g·kg-1组(B组),(虎杖+土茯苓)-桂枝6:1 9.3 g·kg-1组(C组),各组均连续ig给药7d,给药第5天运用微晶型尿酸钠(MSU)法造模.注射MSU混悬液造模后1,2,6,8,12,24h期间,量度各组大鼠足踝关节下0.5 mm处直径和圆周长,计算出足肿胀率;造模2d后于眼眶后静脉取血检测大鼠血清尿酸及PGE2水平;摘取右后足踝关节于光镜下观测大鼠足踝关节滑膜组织变化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各组方对足肿胀均能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C组方在致炎后24h足肿胀率为18.2%,仍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B、C组方均能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77.8 μmol·L-1和60.1 μmol· L-1 (P <0.05),降低PGE2水平,分别为9-0 pg·L-1和9.1 pg·L-1(P<0.05),对改善足踝关节滑膜组织炎症均有较好效果,炎症变化分值可降至0.7;病理观察显示,C组滑膜及周围软组织内见少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小血管扩张充血;B、C组方在各项检测指标上均优于其它组别.结论:痛风克方中寒热药对以6:1进行配伍是较好的配伍比例,对大鼠痛风病理模型的足肿胀度、血清尿酸及PGE2水平和足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6.
桂枝、肉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桂枝与肉桂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的特点,为临床应用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方法,分析桂枝、肉桂指纹图谱的特点,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桂枝、肉桂样品指纹图谱轮廓相似,但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存在差异,桂皮醇、桂皮酸、2-甲氧基桂皮酸在桂枝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肉桂,而2-羟基桂皮醛、香豆素、桂皮醛、2-甲氧基桂皮醛在肉桂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桂枝.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评价桂枝、肉桂质量的依据.桂皮醛和桂皮酸峰面积的比值可以用来区分大部分桂枝样品(<23)和肉桂样品(>23).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种类相似,含量有差异.本研究为桂枝、肉桂的药效学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桑枝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乙酸乙酯及乙醇对桑枝进行提取,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结果:桑枝水提取物和桑枝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当提取物浓度为30μg.mL-1时,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制率分别为51%和56%,而桑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增强作用。结论:桑枝的不同药用提取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钩藤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4只SHR大鼠随机分为肝阳上亢组和钩藤组,每组7只;另选取7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肝阳上亢组和钩藤组灌服附子灌胃液20 ml/(kg·d)共4周复制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钩藤组灌服钩藤水煎液22.9 ml/(kg·d),肝阳上亢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4周后采集收缩压、面温、痛阈、旋转时间宏观指标,同时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采集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信息,并以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外在宏观指标和内在微观指标的关联。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收缩压升高,面温上升、痛阈值降低、旋转时间缩短,而钩藤组大鼠收缩压低于肝阳上亢组,旋转时间长于肝阳上亢组(P<0.05或P<0.01)。经数据库查询共确定了16个生物标志物,分别为亚油酸、多巴胺、脱氧皮质酮、4-羟脯氨酸、二氢睾酮、11b-羟孕酮、甘氨酰甘氨酸、6-酮前列腺素、16a-羟基雄甾酮、L-色氨酸、白三烯B4、血栓素B2、磷脂酸、2-甲氧基雌酮、尿酸、溶血磷脂酰胆碱。与正常组比较,肝阳上亢组二氢睾酮、11b-羟孕酮、脱氧皮质酮、2-甲氧基雌酮相对含量均下降(P<0.05或P<0.01),其余各生物标志物相对含量均上升(P<0.05或P<0.01);与肝阳上亢组比较,钩藤组二氢睾酮、16a-羟基雄甾酮、脱氧皮质酮、2-甲氧基雌酮相对含量均上升(P<0.05或P<0.01),其余各生物标志物相对含量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钩藤干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可能作用机制为调节体内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酪氨酸代谢等降低面部温度;调节体内甘油磷脂代谢、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代谢、亚油酸代谢,从而改善头晕;调节体内花生四烯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提高痛阈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大血管中异钩藤碱含量的方法。 方法: Wista大鼠灌胃钩藤水煎液后取出大血管,液氮研磨,用乙醇沉淀组织匀浆中的蛋白质,取上清液用氮气吹干,加甲醇复溶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RP18 WatersTM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三乙胺调pH 8.0,流速 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异钩藤碱保留时间约为12 min,柱温 30℃。 结果: 大血管中异钩藤碱的质量浓度在0.04~20.0 mg·L-1,大鼠峰面积之比Y与异钩藤碱的质量浓度X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644 1X+0.161 2(R2=0.999 2);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9.34%,RSD<8.0%。 结论: 方法简便、稳定、易行,可以用于测定大鼠大血管中异钩藤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虎杖-桂枝药对配伍对大鼠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作用及对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OAT3),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2(ABCG2)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10 mg·kg~(-1)),痛风定组(160 mg·kg~(-1))和虎桂低、中、高剂量组(3.5,7,14 g·kg~(-1))。以皮下注射氧嗪酸钾(200mg·kg~(-1))和ig次黄嘌呤(50 mg·kg~(-1))和乙胺丁醇(250 mg·kg~(-1))的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第4天开始各组大鼠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周,测定血尿酸(SUA),尿尿酸浓度(UUA),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水平;以RT-PCR方法测定大鼠肾脏URAT1和OAT3和小肠ABCG2的mRNA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肾脏URAT1和OAT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小肠ABCG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尿尿酸排泄减少,肾脏URAT1 mRNA和蛋白高表达,肾OAT3和小肠ABCG2 mRNA和蛋白低表达,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虎桂药对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尿酸和尿素氮水平,增加24 h尿酸排泄量;虎桂药对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肾脏URAT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水平,升高肾脏OAT3和小肠ABC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水平,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虎桂药对有明显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大鼠肾脏URAT1的表达,并上调大鼠肾脏OAT3和小肠ABCG2的表达而减少尿酸的重吸收并增加其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