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质量从而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规范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流程。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利用品管圈制定合理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四手操作医护配合不默契率由80.95%降低到61.91%,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由42 min降低到21 min,有效进步率为50%。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的质量,从而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以品管圈活动为载体,提高科室员工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规范优质门诊药学服务模式。方法整理、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我院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调配组的调配差错条数、发药组不合格处方审核张数、咨询组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成功例数。结果门诊药房品管圈活动干预后,调配差错率降低65.8%,不合理处方审出量提高22.8%,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成功率提高39.6%。结论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药师调配、发药、药物咨询与指导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创建了优质门诊药学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应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提高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依从性"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癌痛患者不定时和不定量口服止痛药物的依从性缺陷率由改善前的53.33%降为改善后的17.7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癌症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4.
吴雪华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43-1446
目的:探讨QCC (品管圈)活动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规范使用胰岛素笔合格率的效果。方法由本院11个科糖尿病联络员组成QCC,确定“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规范使用胰岛素笔的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在活动前,圈员先通过观察、询问、查看等形式对科内护士对胰岛素笔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圈员经统计、归纳、分析,从中找出要因并制定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使用胰岛素笔合格率从32.8%提高到84.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有效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规范使用胰岛素笔的合格率,同时还能提升圈员的团队的意识,增强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494例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疼痛护理,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具体为: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肿瘤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为活动课题,选择247例住院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肿瘤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再进行效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护理知识知晓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疼痛程度情况。结果实验组247例肿瘤患者对疼痛护理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7.21%,98.40%,均高于对照组(87.53%,9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56,7.983;P<0.05);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无痛患者增加到13例,而重度疼痛患者减少至14例,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25, 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中效果明显,并改善肿瘤患者的疼痛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改善或解决创伤中心手术室手术量失衡现象,提高创伤中心手术室日均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eircle,QCC)活动小组,于2013年11月起按"PDCA"步骤实施QCC活动,并对实施后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同时要求圈成员对QCC实施前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参与度与品管执行力5个方面进行打分,用于比较活动前后成长情况。结果通过柏拉图二八定律得出创伤中心手术室日均使用率降低的三大原因,即手术室排班时间不合理、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灭菌时间不合理、供应室植入物器械进院灭菌时间不合理;开展QCC活动后,三者的目标达成率依次为243%、156%、125%。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参与度和品管执行力与实施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QCC活动不仅提高了创伤中心手术室日均使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手术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品管圈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管理及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413例,该时期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管理未实施品管圈活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进行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441例,该时期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管理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指标,同时对两组意外事件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9.85%,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2.74%,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44%,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5.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占意外事件前4位的分别是输液管道脱落或者堵塞(24.39%)、供氧中断(15.85%)、各种仪器供电中断(8.54%)、意识改变或者脑疝(7.32%);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占意外事件前4位的分别是输液管道脱落或者堵塞(29.17%)、各种仪器供电中断(16.67%)、供氧中断(12.50%)、意识改变或者脑疝(0.00%).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管理,降低转运过程中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中的应用及实际效果。方法:依据PDCA循环将品管圈理论、方法应用于降低药房调剂内差中,针对问题制定可行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内差周均件数由28.8件/周下降至12.6件/周,下降56.25%,目标达成率105.3%。全体圈员能够熟练运用PDCA循环,在积极性、责任感、凝聚力、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可行性高,有助于降低调剂内差,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实习生行为规范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分标准(实习生版)"回顾性调查某院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过程的不良行为发生率,通过确立主题、设立目标及可行性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及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巩固措施等一系列活动,并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某院护理实习生不良行为发生率从73.73%下降至27.95%,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提高护理实习生临床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4-18日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因早产或其他原因收治入院的30例母婴分离新生儿为对照组(QCC活动实施前),2016年2-5月因早产或其他原因收入院的140例母婴分离新生儿为观察组(QCC活动实施后),成立以"降低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小组,分析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的原因,根据相关因素制订针对性措施并在活动中落实。结果 QCC活动后,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由活动前的44.2%降至9.5%,母婴分离的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由50.0%提升至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QCC活动的实施有利于产妇掌握正确的采集储存母乳方法,保障患儿母乳安全;同时使产妇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念,提高母婴分离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