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鲑鱼降钙素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n=52)和鲑鱼降钙素组(n=50)。唑来膦酸组接受PKP手术和唑来膦酸治疗,鲑鱼降钙素组接受PKP手术和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骨密度(BMD)T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椎体高度、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体BMD T评分均比术前增高,且在术后6、12、24个月唑来膦酸组高于鲑鱼降钙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比术前改善,且在治疗后1、3、6个月鲑鱼降钙素组优于唑来膦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之间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更好,鲑鱼降钙素的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4例。其中19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15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按照VAS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s角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10~12个月随访,两种穿刺方法VAS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1年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伤椎前缘的高度、椎体后凸Cobb’s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是有效的。②双侧穿刺在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椎体后凸Cobb’s角的改善方面优于单侧穿刺。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22例OVCF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每组61例,A组给予PKP,B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观察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活动能力、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情况;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在VAS评分和活动能力方面均明显改善(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较治疗前恢复良好,A组较B组恢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9%,观察组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和PVP均能显著止痛,但PKP较PVP椎体恢复和脊柱后凸情况改善效果更佳,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胡月明  庞清江 《中国骨伤》2015,28(11):1042-1047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手法复位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中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 和PubMed,获得1987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有关手法复位和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对入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选择疼痛(VAS评分)缓解、后凸角(Cobb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等作为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包含5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非随机对照研究。2篇研究为手法复位联合PVP与单纯PVP治疗OVCF的效果,5篇研究为手法复位联合PKP与单纯PKP治疗OVCF的效果。所有研究均来自中国,共纳入410例研究对象(465个病椎).与单纯PVP比较,手法复位联合PVP能更好地改善Cobb角(WMD=-7.35;95%CI:-12.15,-2.54)和椎体前缘高度(p<0.01),但两组在VAS评分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1;95%CI:-0.45,0.42);与单纯PKP比较,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在VAS评分改善、Cobb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PVP及PKP治疗OVCF相比,手法复位联合PVP能更好地改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而手法复位联合PKP在疼痛缓解、Cobb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均无明显优势。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85.
应用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济安 《中外医疗》2011,30(14):53-54
目的通过应用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共182个椎体随机分为PVP组和PKP组,各45例,比较2组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高度改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渗漏等。结果两者患者通过治疗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两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高度改善PKP组优于PVP组、手术时间PKP组长于PVP组、骨水泥注射量PKP组多于PVP组、渗漏率PKP组少于PVP组(P〈0.05)。结论 PVP与PK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可针对患者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的原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2008年5月~2010年2月,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PVP和PKP共86例(104个椎体),发生并发症5例共6个椎体,对其所发生的5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PVP与PKP治疗86例104节椎体病变,其中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5个椎体在术中发生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渗漏;另外1例乳腺癌并多发胸椎转移患者1个椎体术中出现恶心、呕吐且出现轻度肺栓塞,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6/104)。结论:导致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骨质疏松较重,椎体皮质不完整,操作技术不成熟,骨水泥注入时机和注入量欠佳,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监测不理想,骨水泥本身的毒性等。认为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规范手术操作,准确掌握骨水泥注入时机和注入量,术中严密的X线透视监测及心电监护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经椎弓根途径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7例(65椎)单纯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X线侧位片评定椎体高度恢复,采用VAS评分评定疼痛,对手术前、后的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7例均成功施行椎体成形术,9例出现渗漏,术后椎体高度及疼痛评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平均14个月(6个月~4年),伤椎高度保持;相邻椎体再发压缩骨折3例,均行PKP术治愈。结论单侧经椎弓根途径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止痛并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88.
随着新型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多年,二者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均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PVP和PKP都明显的改善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的顽固性腰背痛的症状和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PVP/PKP手术及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天元止痛散”外敷治疗PKP术后残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抽取80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院行PKP术,且术后24h内出现腰部残留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天元止痛散”外敷治疗,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常规治疗。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腰椎功能障碍问卷表(RDQ)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1周、2周、1月的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状况,通过对比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RDQ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术后(1周、2周、1月)VAS评分、R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1月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敷“天元止痛散”对于改善PKP术后腰部残留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
徐芳 《中医正骨》2010,22(11):74-7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eutaneou kyphoplasty,PKP)是脊柱外科的新型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用治疗手段。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采用术前定位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9例,经医护人员手术中密切配合,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