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34篇
  免费   2794篇
  国内免费   1087篇
耳鼻咽喉   538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520篇
基础医学   2843篇
口腔科学   508篇
临床医学   1971篇
内科学   2171篇
皮肤病学   301篇
神经病学   283篇
特种医学   13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5193篇
综合类   4010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68篇
眼科学   181篇
药学   1138篇
  5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967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680篇
  2021年   1228篇
  2020年   1029篇
  2019年   944篇
  2018年   908篇
  2017年   1009篇
  2016年   1140篇
  2015年   1436篇
  2014年   1840篇
  2013年   1619篇
  2012年   1660篇
  2011年   1768篇
  2010年   1490篇
  2009年   1477篇
  2008年   1506篇
  2007年   1519篇
  2006年   1388篇
  2005年   1291篇
  2004年   1057篇
  2003年   932篇
  2002年   793篇
  2001年   648篇
  2000年   612篇
  1999年   519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及与其它临床参考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8枚胃癌胃周淋巴结癌胚抗原(CEA)mRNA基因表达,同时比较RT-PCR与免疫组化(IHC)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 CEAmRNA RT-PCR是一种很敏感的方法,可以检测1/10^6个转移的癌细胞;检测19例胃癌患者取材的68枚胃周淋巴结,IHC阳性率28%(19/68),RT-PCR阳性率57%(39-6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T-PCR阳性率与胃部临床参考指标密切相关,且随着病期进展而增大。结论 CEA mRNA RT-PCR是比免疫组化更敏感的方法,可以预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能够有效地避免已有微小转移的患者被漏诊。  相似文献   
83.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延  相似文献   
84.
颈部淋巴结超声特征的计算机提取及相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计算机所提取的颈部淋巴结超声特征与医生的经验判断的相关性,以预测能否实现颈部淋巴结超声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材料和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43例患者的106个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界、纵横比、淋巴门、皮髓质分布及比例、淋巴结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等。将超声医生判断分级的结果与计算机提取的淋巴结超声特征的参数定量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相关性较好的参数为NRL过零率(r=0.304,P=0.002)、凸包深度(r=0.32,P=0.001)、长/短径比率(r=-0.318,P=0.001)、血流像素点数(r=0.702,P〈0.001)、投影轮廓点分布的熵(r=0.719,P〈0.001)。结论:通过对颈部淋巴结超声图像提取量化特征参数,初步实现了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对Ⅳ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4年12月外科治疗Ⅳ期胃癌患者200例,手术后随访时间为4-116个月,随访率为93.5%,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进行生存曲线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为80%,根治性切除105例,姑息性切除55例。淋巴结清扫范围D12例,D278例,D3及D3^+26例。Ⅳ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5±2.3)个月。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者较仅行手术探查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局部因素P1H0T1-3N0-2,P0H1N0-2T1-3、T4N2-3、T1-3N3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全身因素P2-3、H2-3、P1-3,H1-3、TnNnM1的胃癌患者。对于P1H0T1-3N0-2、P0H1N0-2T1-3和T4N2-3,T1-3N3病例的根治性切除和联合脏器切除和D3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行姑息性切除及手术探查、单纯切除以及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结论对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Ⅳ期胃癌进行根治性切除、D2以上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O3)-碘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48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治疗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区的微血管密度(MVD),治疗后3周,测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各组MVD分别为(21.8±5.3)、(23.4±3.9)、(22.4±4.50)、(14.3±3.4)条/400倍视野(F=11.246,P=0.000),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1)、(21.2±8.3)、(20.7±9.1)、(11.8±3.7)cm^3(F=21.203,P=0.000)。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一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与生理盐水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723、6.940、11.119,P〈0.05), As2O3-碘油栓塞组与单纯碘油栓塞及阿霉素-碘油栓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值分别为4.398、4.178,P值均〈0.05);各组肿瘤坏死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4,P=0.292);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双肺转移结节数目少于其他组(H=14.983,P=0.002),结节直径小于其他组(F=4.580,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转移淋巴结记分显示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少于其他组(H=9.148,P=0.027)。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直径及腹腔转移淋巴结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2O3-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抑制兔肝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其抑制转移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为探讨结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结肠恶性淋巴瘤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小鼠结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人结肠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均获得移植成功。依据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结肠原发性(原发灶)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CBL-0303)和1株人结肠原发性(肝转移灶)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CBL-0304)。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显示CDl9、CD20、CD22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数目55—59条;流式细胞DI值1.59—1.71,均为异倍体。HCBL-0303肝转移率为63.7%,淋巴结转移率为56.4%;HCBL-0304肝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移植瘤在裸鼠结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HCBL-0303和HCBL-0304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结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肝转移模型,可用于结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8.
王莉 《世界肿瘤杂志》2005,4(3):243-244,F0003
近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趋化因子和受体,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并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通过不同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9.
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侵及食管壁深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腺癌侵及食管壁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学中心自1985年~2003年,手术治疗食管腺癌121例.其中男101例,女20例.年龄36~80岁,平均62岁.本组手术切除率为96.7%(117/121例).手术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每例为2~30个,平均8个.无淋巴结转移59例(48.8%)、有淋巴结转移62例(51.2%).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结果 当肿瘤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T1)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2.2%(10/45例)、平均淋巴结转移的个数为0.3个、>4个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0(0/45例);当肿瘤侵及食管周围组织(T4)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85.7%(6/7例)、平均淋巴结转移的个数为5.1个、>4个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71.4%(5/7例),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生存率为52.9%、1~4个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生存率为11.5%、>4个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生存率为0,P<0.01.结论 肿瘤对食管壁侵及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及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随着肿瘤对食管壁侵及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平均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4个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均增加.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数量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2 pneumoperitoneum on the adhesive and invasive ability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based on the expression of adhesive and invasive molecules. Methods With an artificial CO2 pneumoperitoneum model in vitro,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MKN-45, SGC-7901 and MKN-28 were exposed to 3 different CO2 gradients: 9 mm Hg, 15 mm Hg and control group (0 mm Hg).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ICAM-1, MMP-2 and VEGF-A were measured at 2 and 4 hours exposure by using RT-PCR, CytoMatrixTM kit and ECMatrixTM kit. The pretreated gastric cancer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abdominal cavity of nude mice(2×106 cells per mouse). Five mice in each group were sacrificed 4 weeks later to record the number of tumor nodules in abdominal cavity. The remaining mice were kept for observation of survival time.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MKN-45: from 2.26 to 2.19, SGC-7901 :from 2.16 to 2.09、MKN-28 :from 2.06 to 1.99), ICAM-1 (MKN-45 : from 2.20 to 2.28、SGC-7901: from 2.10 to 2.18、MKN-28: from 2.00 to 2.08), MMP-2 (MKN-45:from 2.05 to 2.13、SGC-7901: from 1.95 to 2.03、MKN-28: from 1.85 to 1.93) and VEGF-A(MKN-45 : from 2.10 to 2.16、SGC-7901 :from 2.00 to 2.06、MKN-28: from 1.90 to 1.96) didn'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and time (P>0.05). The expression of adhesive and invasive molecules didn't change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umor metastasis in abdominal cavity of nude mice(MKN-45:from 22 to 23、SGC-7901 :from 20 to 22、MKN-28:from 21 to 22) and survival time(MKN-45 :from 23 to 21、SGC-7901 :from 22 to 21、MKN-28 :from 22 to 21) among all the groups. Conclusion Under low pressure and short time of CO2 exposure, the adhesive and invasive capacity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hence did not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neoplasm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