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掌握吉林省西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后续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吉林省西部地区有食用生鱼片风俗习惯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基本信息。采用Kato-Katz法(1粪2检)检查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吉林省5个县(市、区)、25个乡(镇)、25个村共调查居民4 980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 220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4.50%。各县(市、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63,P <0.01),其中大安市感染率最高(53.82%)。不同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其他民族、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大专学历高于其他学历、干部职业高于其他职业,检查前服用驱虫药人群感染率低于未服药者。结论吉林省西部地区仍为华支睾吸虫病高发区;今后仍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服药驱虫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吉林人参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对Wistar大鼠血液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60只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8.0g/(kg.d)、6.5g/(kg.d)、5.0g/(kg.d)3个剂量组,给予含有不同剂量吉林人参样品的饲料喂饲大鼠90d,在实验中期和末期采用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数、白细胞(WBC)数及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百分比等血液学指标。结果各剂量组末期红细胞和白细胞含量较中期明显增加(P<0.05),各剂量组大鼠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食用吉林人参未对大鼠血液学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3.
于伟  田庚  王丽萍  魏敏  绍丽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01-3404
目的:分析吉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孕产妇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的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采用WHO十二格表进行分析。结果:①活产数变化:5年来吉林省孕产妇活产分娩数量略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显著。②孕产妇死亡率:2004~2009年吉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持续平稳的下降态势,2009年达27.12/10万,低于全国水平。③城乡孕产妇死亡构成比:5年间死亡构成比农村高于城市,但农村孕产妇死亡构成比呈下降态势。④死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住院分娩率逐年增高,并以县(区)医院及省(市)医院为主。⑤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率:孕期保健率逐年提高,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均在93%以上。⑥死因构成比及顺位: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肺栓塞。⑦直接产科原因与间接产科原因所致死亡:2007~2009年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为95例(53.98%),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为74例(42.05%)。⑧WHO十二格表分类:2007~2009年吉林省死亡孕产妇以医疗保健机构的知识技能问题占主要原因(45.20%),其次为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原因(19.86%)。结论:①2004~2009年吉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②专业培训和孕期保健是母婴健康的保障。③随着孕产妇死因构成比的变化及服务需求的提高,探索新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保障母婴安康更加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