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析因设计在腭裂修复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运用析因设计方法 ,研究实验动物咽后瓣术后愈合的组织学动态变化 ,为选择口腔手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拟定析因设计中的因素与水平 ,选用 10只健康成年混血犬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模拟上、下蒂型咽后瓣手术。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采用超薄切片透视电镜观察结合电脑图像分析 ,比较术后不同时期咽后瓣愈合组织的动态变化。选用其中效应指标———肌纤维横切面积 (μm2 )进行 5× 4× 2× 5的析因分析。结果 :术后 3~ 7d表现为组织水肿和炎性改变 ,肌纤维变粗 ,面积增大 ;术后 30~ 90d表现为复原期 ,可见肌细胞新生现象。以肌纤维横切面积为例 ,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得出 ,时间因素五水平均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78) ;部位因素 (咽后瓣的蒂、尖等 )四水平均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394 ) ;部位与蒂型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 (P =0 .0 382 )。结论 :动物上、下蒂型咽后瓣手术模拟成功 ,析因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口腔医学专业中多因素多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咽后瓣术后组织形态变化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咽后瓣术后愈合动态的组织形态变化。方法  10只成年健康杂种狗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模拟上、下蒂型咽后瓣手术 ,于术后 0、3、7、30、90d处死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光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术后不同时期瓣愈合的动态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1)上、下蒂型咽后瓣术后当天瓣内组织无炎症及水肿 ,肌纤维排列规则 ;术后 3d时瓣组织水肿 ,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肌纤维粗大 ;术后 7d水肿消退 ,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肌纤维大小与当天时类似 ;术后 30d时瓣内结缔组织增多 ,未见炎症细胞 ,肌纤维变细 ,成为菱角形 ;术后 90d时瓣内组织变化与 30d时基本类似。 (2 )形态计量分析 (与当天比较 ) ,术后 3d时 ,肌纤维平均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增加 (P <0 .0 1) ;术后 7d时无显著增加 (P <0 .0 5 ) ;术后 30d及 90d肌纤维平均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减少(P <0 .0 1) ;两者比较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上、下蒂型咽后瓣术后同期互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上、下蒂型咽后瓣术后组织学变化类似 ,术后 30d肌纤维萎缩明显 ,90d呈稳定的萎缩状态。  相似文献   
63.
Summary Primary tumours of the pulmonary arteries are rare neoplasms seldom diagnosed during the patient's life time. We report on two cases of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s diagnosed during life time of the respective patients in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s b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ase 1 was of a 55-year-old man with a fibrosarcoma originating from the main pulmonary trunk. Case 2 was of a 43-year-old woman with a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originating from the right pulmonary artery. In both patients a radical tumour resection und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as attempted. Both patients, however, had a local tumour recurrence and died 18 months (patient 1) and 6 months (patient 2) after surgery. A review of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s is given.  相似文献   
64.
Background:We aimed to use the animal model of dynamic fixation to examin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edicle screw surface with surrounding bone,and determine whether pedicle screws achieve good mechanica...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源照射对SD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把体重150~180g的12只成年雄性SD大鼠用随机表法等分成6组;在l~6组大鼠的第5腰背根神经节周围分别植入O(钛质空壳作为健康对照组)、14.8、18.5、22.2、25.9和29.6 MBq的125I粒子源,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在植入后不同时期,将大鼠分批处死,用Olympus BX51生物光学显微镜观察植入不同活度粒子,照射不同时间后,神经节及周围肌肉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估算背根神经节受到的剂量.结果 125I粒子源植入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没有受到影响,7d后体重自然增长.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钛质空壳植入后引起个别神经节细胞轻度水肿,但核仁清晰,细胞质正常.18.5 MBq的125I粒子源植入30 d后,与植入14 d相比,细胞肿胀更明显,还出现了脱水核固缩、核碎裂现象.29.6 MBq的粒子源植入60d后大量细胞核消失、细胞核溶解、细胞质失水皱缩.同时,活度越大,粒子植入时间越长,神经节周围的肌肉组织纤维化越显著.结论 受到125I粒子源的照射后,背根神经节及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与照射强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植入125I粒子源可能对各种难治性疼痛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肛门失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本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肛门失禁巴马小型猪模型的创建,分别为通过外科手术操作对小型猪的肛门括约肌离断致猪肛门失禁动物模型的创建和骶神经麻醉药物注射的方法对小型猪的骶神经损伤所致猪肛门失禁动物模型的创建,对猪肛门失禁动物模型进行肛门静息压测定,并取肛门括约肌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测及可变剪接基因检测。 结果括约肌离断法与骶神经损伤法均诱导巴马小型猪发生肛门失禁,具体表现为大便不能自行控制(括约肌离断组:第1天出现肛门失禁,第2~14天保持肛门失禁。骶神经损伤组:第1天出现不完全大便失禁,第2~6天开始大便失禁情况逐渐加重,至第7天出现完全肛门失禁,第8~14天均保持肛门失禁状态)、肛门静息压显著降低(骶神经损伤组10.29±0.23 mmHg,括约肌离断组7.32±0.53 mmHg均<对照组26.31±2.58 mmHg)和括约肌组织形态破坏(肛门括约肌组织形态结构异常,括约肌全层变薄,固有层结缔组织变厚,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变细、断裂,横纹肌致密程度明显下降)。括约肌离断法较骶神经损伤法诱导肛门失禁速度更快,并且肛门静息压更低。模型组与对照组肛门组织可变剪接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存在可变剪接差异基因,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可变剪接基因富集于Regulation of lipolysis in adipocytes、PPAR signaling pathway、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Spliceosome等信号通路。 结论括约肌离断法和骶神经损伤均可有效的进行猪肛门失禁动物模型的建立,Regulation of lipolysis in adipocytes、PPAR signaling pathway、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Spliceosome等信号通路异常的可变剪接可能参与肛门失禁的发生,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建立芥子气致大鼠呼吸道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芥子气损伤大鼠气管的组织和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芥子气组(n=32)、丙二醇对照组(n=32)和正常对照组(n=8)。芥子气组气管内注入稀释的芥子气(0.1ml,2mg/kg),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气管组织和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芥子气组(6h、24h、48h、72h)光镜所见:气管黏膜上皮细胞部分脱落,灶性溃疡形成,纤毛紊乱,黏膜固有层腺体增多,黏膜下层大量炎细胞浸润。芥子气组(72h)电镜所见:杯状细胞细胞膜缺失,线粒体嵴模糊、髓样变;纤毛细胞、基底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核膜不清,核固缩,染色质边集。丙二醇对照组气管组织和细胞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同。结论芥子气(2mg/kg)可致大鼠气管组织和细胞急性损伤,组织损伤以黏膜上皮细胞脱落、灶性溃疡形成、黏膜下炎细胞浸润为特征,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细胞损伤表现为杯状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器损伤,纤毛细胞、基底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核染色质损伤。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评价和分析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情况。方法:选择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四前磨牙,自行愈合3个月,植入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种植体,共8枚。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下包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固定后用自动磨片机切片、染色、拍照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构建三维结构模型并分析。 结果:种植体平均骨接触率(bone contact ratio,BCR)为(64.5±5.3)%,最高在舌侧和上部,最低在近远中和底部。平均骨体积率(bone volume ratio, BVR)为(68.9±4.4)%,最佳在舌侧150~225 μm带和上部,最差在近远中0~75 μm带和底部。 结论: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能清晰的构建出来,二者能形成良好的结合,特别是在皮质骨致密的舌侧和上部。  相似文献   
70.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扩张过程,主要为机械应力作用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的一系列组织形态学,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这也为快速扩张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对扩张皮肤的组织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