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3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417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128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454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650篇
内科学   646篇
皮肤病学   144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1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80篇
综合类   1755篇
预防医学   206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601篇
  3篇
中国医学   320篇
肿瘤学   55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
目的:进一步研究G-CSF在维甲酸致高白细胞症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Northernblotting方法检测NB4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后G-CSF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CSF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B4细胞经ATRA作用后G-CSF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可从基因水平上调NB4细胞中G-CSF表达,并可增加NB4细胞表面G-CSF受体的表达,G-CSF受体表达增加出现的时间虽然稍晚于G-CSF表达增加出现的时间,但仍然在较早期阶段,此时,细胞形态学和NBT实验均证实BN4细胞处于部分分化阶段。结论:在ATRA治疗APL过程中,G-CSF及其受体表达增加可能协同参与了高白细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防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连续入院行PCI的冠心病300例。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正常剂量组(10mgt.i.d p.o,甲组)、强化剂量组(20mgt.i.d p.o,乙组)、对照组(丙组)。6个月后分别比较甲乙丙三组的再狭窄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300例患者中男性228例、女性72例。住院期间甲乙丙三组比较:心绞痛9%VS8%VS9%;再次急性心肌梗死(AMI)O%VS2%VS1%;再次缺血性血运重建(TVR)3%VS2%VS3%;心源性死亡4%VS6%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三组比较:心绞痛12%VS9%VS20%;再次AMII%VSO%VS1%;心源性死亡2%VS4%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率3/33(9.1%)VS2/30(6.7%)VS12/32(37.5%);TVR3%VS2%VS11%,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剂量ATRA防治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作为一种诱导分化剂,对90%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有效.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黏膜干燥、头痛、消化道不适、高脂血症等.阴囊部溃疡的发生临床罕见.本科收治2例ATRA治疗APL过程中并发阴囊部溃疡即Sweet综合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维甲酸硅油的视网膜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维甲酸硅油对视网膜是否产生毒性。 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的24只眼,随机分为3组,行气体压迫玻璃体手术3天后,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入硅油(4只眼)、5μg/ml维甲酸硅油(10只眼)、10μg/ml维甲酸硅油(10只眼)各
0.5m1,用检眼镜、光漳和电镜检查来观察视网膜变化情况。 结果:注入硅油28天后,未发现各浓度的维甲酸硅油对视网膜产生毒性作用。结论:浓度为5、10μg/ml的维甲酸硅油注入玻璃体腔4周,对视网膜不产生毒性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81-82)  相似文献   
15.
维甲酸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实验性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已建立的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动物模型,着重观察了Acc-M细胞株经维甲酸体外处理后其在裸鼠肺部形成转移能力的情况。结果表明:10μmol/L、20μmol/L两种浓度有明显抑制转移作用,转移率及肺转移灶重量、数目和直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但抑制作用无浓度依赖性,揭示维甲酸对Acc-M细胞株的作用位点是有限的。10μmol/L、20μmol/L可能是维甲酸抑制Acc-M细胞株转移的最低饱和浓度。  相似文献   
16.
两个新维甲酸特异激活表达的cDNA序列的生物学功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新维甲酸特异激活表达的cDNA序列的生物学功能测定雷薇黎伯铨吴我们在发现全反式维甲酸(RA)可引起食管癌细胞系生长抑制及终末分化的基础上,结合RA作用的分子机制,开辟了一条分离肿瘤抑制基因或促分化基因的新途径,建立了RA诱导前后的肿瘤细胞系的c...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用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LD-ATRA)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4例,取得2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的疗效。认为该法有用量小、见效快、副作用轻、无产生高白细胞综合征之虑。LDATRA治疗PRCA的机理可能是在促使停滞在原始阶段的红系祖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上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反式维甲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甲酸类药物包括维生素A的天然及人工合成的衍生物。维生素A(视黄醇)进入人体后转变成视黄醛,再经氧化变成维甲酸。维甲酸是维持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尤其在促进上皮组织分化生长及维持其正常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维玲 《健康博览》2007,(11):21-21
治疗痤疮时,维甲酸软膏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药物。由于除痘一时心切,很多患者会在早晚都往脸上涂抹维甲酸软膏,有些人甚至一天使用三次,结果皮肤出现了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认识睾丸微石症(TM)的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报告2例TM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分别因左精索静脉曲张和附睾炎就诊的患者行阴囊超声检查时发现睾丸内散在多发点状强回声,如针尖样,1~2mm,后无声影。分别诊断为局部TM、左精索静脉曲张和TM,左附睾炎。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乳酸脱氢酶和睾酮等检查均正常。对睾丸微石症未做特殊处置,随访6~8个月,体检和睾丸瘤标未见异常,阴囊超声睾丸图像无特征性改变。结论:TM是一种少见、无明显临床症状、相对稳定的疾病。多因阴囊其他疾病行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其是否属于癌前病变尚有争议,但是定期随访和阴囊超声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