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0篇
  免费   1878篇
  国内免费   461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733篇
妇产科学   388篇
基础医学   2023篇
口腔科学   275篇
临床医学   3958篇
内科学   3235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1433篇
特种医学   10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511篇
综合类   400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72篇
眼科学   193篇
药学   1728篇
  22篇
中国医学   640篇
肿瘤学   55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733篇
  2021年   1119篇
  2020年   1071篇
  2019年   901篇
  2018年   879篇
  2017年   831篇
  2016年   827篇
  2015年   834篇
  2014年   1727篇
  2013年   1595篇
  2012年   1397篇
  2011年   1552篇
  2010年   1188篇
  2009年   1193篇
  2008年   1156篇
  2007年   1211篇
  2006年   1039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814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132篇
  1984年   108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90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19篇
  197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991.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6例退出观察,实际完成60例。2组均予CAPD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ɑ酮酸片,观察组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的变化,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 I,PG I)、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变化;检测并计算腹膜透析尿素清除指数(Blood ureaclear index,Kt/V),评估透析充分性。结果 对照组中医临床有效率53.3%低于观察组80%(P<0.05);2组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在治疗第9、12周末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降低(P<0.05),PA、TRF、ALB、Kt/V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升高(P<0.05),PGⅠ/PGⅡ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水平下降(P<0.05),PA、ALB水平升高(P<0.05),PGⅠ/PGⅡ、TRF、Kt/V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总结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笔者对1998~2011年救治的299例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27例;年龄19~83岁,平均(47.3±8.2)岁。将其中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16例未采用损害控制外科(DCS)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04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3例采用DCS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均行一期手术治疗。治疗组一期急诊先行髂内动脉断血术以控制出血(其中89例加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伴脏器损伤者同时行胃肠破裂、膀胱破裂修补以阻断污染,行脾切除、肝修补控制出血,然后转往ICU行复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包括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5.86%(88/116)和87.98%(161/183)。术后并发症包括失血性休克74例、盆腹腔感染27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12例和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感染性休克。结论 DCS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明显提高生存率。主要方法为初期简化手术控制出血、污染(包括粪尿改道和有效引流),结合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ICU复苏期遵循损害控制性复苏,观察处理各种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行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  相似文献   
993.
腹腔开放能够减轻腹腔内压力,便于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时止血,及时发现肠外瘘等并发症,目前腹腔开放疗法已成为应用损害控制理念救治严重创伤、重度腹腔感染、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腹腔开放仍有一些并发症,尤其是继发肠空气瘘,一旦发生肠空气瘘,则需要调整治疗思路,建议采用阶段性治疗策略,同时重视此过程中肠内营养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4.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尽管有系统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但是,患者本身具有的易感因素或者某些手术操作依然会导致很高的切口感染率。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最初是应用于各种急慢性伤口,并被证实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近几年,VSD逐渐应用于外科手术后的一期缝合切口以及预防高感染风险患者术后出现的切口并发症。本文介绍了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以及VSD技术运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一期缝合切口的进展,并展望了VSD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引流是外科医生最常使用的技术,但是,对选用何种引流争议不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相对较新,在腹部外科的应用报道不多,作者总结了其在腹部外科的应用经验,重点介绍该技术的原理、优势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组)30例、超声组(U组)30例、神经刺激仪组(S组)30例。US组采用C4、C6横突阻滞,U组、S组均采用颈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结果 US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U组及S组(P<0.05)。US组麻醉操作时间为(4.5±1.5)min,明显少于U组(6.1±1.2)min及S组(10.8±2.7)min(P<0.05)。US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0.6±1.5)min,明显少于U组(15.6±1.3)min及S组(18.0±1.6)min(P<0.05)。US组麻醉维持时间为(720±115)min,明显多于S组(508±101)min(P<0.05);与U组(715±11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5);与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可缩短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AFLP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PE联合CVVHDF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肝肾功能、血氨、凝血系列、血常规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对症支持以及PE联合CVVHDF治疗,11例患者存活9例,死亡2例。存活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尿素氮、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明显下降(P<0.05),肝性脑病缓解、病情好转、转普通病房康复。随访1年,7例患者接受随访,其中1例进展为慢性肾脏病,无患者进展至慢性肝衰竭。结论 PE联合CVVHDF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床旁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PE)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在抢救儿童重症溶血尿毒综合征(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本院PICU收治的HUS患儿的临床特点,采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和儿童死亡危险评分Ⅲ评估病情的危重程度。对4例重症HUS患儿采用床旁PE联合CVVHDF治疗,观察病情演变与转归情况。结果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PICU收治重症HUS8例,经利尿剂、输血等保守治疗12~24 h后,病情加重的4例危重患儿进行PE+CVVHDF序贯式血液净化治疗。 PE采用Prisma TPE 2000膜式血浆分离器,CVVHDF应用AN69 M60滤器,PE每次新鲜冰冻血浆50~70 ml/kg,连续3~6次,CVVHDF置换液50 ml/( kg· h)。4例重症患儿治疗后均存活,血生化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改善。治疗前后血肌酐平均值(318μmol/L vs.162μmol/L)、乳酸脱氢酶(1963 U/L vs.407 U/L)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40×109/L vs.97×109/L)。结论 PE和CVVHDF治疗重症HUS,可以迅速改善患儿血生化指标,稳定内环境,阻断溶血和改善肾功能,可作为重症HUS抢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