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7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负荷量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继以术后维持量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APT)1周对围手术期心肌梗死(PMI)和随访1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并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57例接受阿司匹林(300 mg负荷,继以100 mg Qd,)、氯吡格雷(300 mg负荷,继以75 mg Q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56例在DAPT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100 mg负荷,继以50 mg Bid,TAPT组)。本研究进行了两项亚组分析:用药亚组(此次入院前正在应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者为用药亚组,n=57)和未用药亚组(此次入院前未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者为未用药亚组,n=56)。测定PCI术前,术后8 h、24 h的CK-MB、cTnI、hs-CRP水平,确定PMI发生率。结果 PMI总体发生率为39.8%。TAPT组与DAPT组PMI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32.1%比47.4%,P=0.098)。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中,TAPT组较DAPT组PMI发生率明显下降(17.9%比42.9%,P=0.042)。而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两组PMI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46.4%比51.7%,P=0.689)。 整体研究人群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已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风险比(HR)=2.45;95%可信区间(CI) 1.09~5.52;P=0.030]与PMI发生呈显著性正相关,而是否接受TAPT与PMI未见显著性相关。结论 本研究提示,与DAPT相比,加用西洛他唑的TAPT在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能显著降低PCI相关PMI发生率。而对于已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者,TAPT则未显示相似的有益作用。 【关键词】 围手术期心肌梗死;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 西洛他唑;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2.
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effects of cilostazol, a phosphodiesterase III inhibitor, on platelet responses, we measured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the levels of soluble P-selectin, a glycoprotein present on the -granule membrane in resting platelets, and cAMP. Platelet-rich plasma and washed platelets from healthy human volunteers were treated with cilostazol (5, 25 and 50 μM). Platelet-rich plasma was stimulated by ADP (1 and 5 μM) or collagen (5 μg/ml). Washed platelets were stimulated by thrombin (4 U/ml)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1 μM forskolin. In vehicle-treated samples, soluble P-selectin levels in response to 1 μM ADP-induced primary aggregation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circulating levels of healthy volunteers but the levels in response to 5 μM ADP-induced secondary aggregation and collagen-induced aggregation increased markedly compared to those in response to primary aggregation.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P-selectin is released from platelets according to the extent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Cilostazol inhibited platelet aggregation as well as P-selectin release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Cilostazol inhibited completely thrombin-induced aggreg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1 μM forskolin, when cAMP levels were two-fold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bsence of forskolin. Cilostazol, which increases intracellular cAMP in platelets, may b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指导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第二炮兵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680例,在PCI术后72 h后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氯吡格雷抑制率>20%者行常规治疗;将氯吡格雷抑制率<20%者分为2组:西洛他唑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西洛他唑治疗,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治疗.三组均随访3个月,统计心脏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或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8.9%,西洛他唑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常规组及西洛他唑组(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对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4.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观察组在双联基础上加西洛他唑100mg/d。记录分析2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结果差异,随访观察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2.76±0.53)mm比(1.35±0.32)ml/1,P〈0.05];观察组管腔晚期丢失和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33)mm比(0.71±0.23)mm,2.3%(2/86)比11.2%(9/80),均P〈0.05]。随访1个月及1年,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2.3%(2/86)比8.8%(7/80),P〈0.05;1年:5.8%(5/86)比11.2%(1/80),P〈0.05];次要终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1.16%(2/86)比1.25%(1/80);1年:2.3%(2/86)比2.5%(2/80),P〉0.05]。结论PCI术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两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西洛他唑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CD41、CD62P的含量水平,并对脑梗死组应用西洛他唑或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应用西洛他唑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幅度高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功能明显增强;西洛他唑能抑制血小板粘附分子的表达,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6.
西洛他唑治疗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2年11月至1995年2月采用随机双盲法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新药西洛他唑与噻氯匹定对照治疗四肢慢性动脉闭塞缺血性疾病48例,实验结果表明西洛他叹治疗四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总有效率为929%,可明显提高息肢血压指数(P<0.01)和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护<0.01),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提示西洛他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新药。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与西洛他唑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对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50%)AIS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入组40例,完成37例)和西洛他唑组(入组40例,完成39例); 在AIS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换用替格瑞洛治疗(90 mg/次,2次/d); 西洛他唑组将氯吡格雷换用西洛他唑治疗(100 mg/次,2次/d)。于改变治疗方案前及改变治疗方案后1、3、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IR),观察2组治疗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改变治疗方案后12个月替格瑞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洛他唑组(z=-2.086,P=0.037)。替格瑞洛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西洛他唑组(χ2=4.057,P=0.034); 替格瑞洛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χ2=4.501,P=0.034); 替格瑞洛组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χ2=4.505,P=0.034); 替格瑞洛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χ2=4.021,P=0.045)。改变治疗方案后1、3、6、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的PAR低于西洛他唑组(F=15.320,P=0.000)。结论 对氯吡格雷抵抗的AIS患者,替格瑞洛比西洛他唑的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强,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但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血栓风险较高、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建议换用替格瑞洛; 对于血栓风险较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建议换用西洛他唑。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143例AMI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治疗后6个月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或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AMI患者PCI后的安全性相仿,但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对AMI患者PCI后的左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9.
西洛他唑是一种独特的血小板抑制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已有20余年。作为一种磷酸二酯酶Ⅲ型抑制剂,西洛他唑具有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和抗增殖作用,其广泛应用于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等。本文就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