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6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239篇
妇产科学   148篇
基础医学   676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627篇
内科学   664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科学   435篇
综合类   753篇
预防医学   777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1044篇
  3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长期肠外营养(PN)患儿容易发生肝损害并发症,如肝脂肪变、胆汁淤积,甚至肝衰竭,其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和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关。近来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环境、保护肝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通过给PN幼兔添加双歧杆菌,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生后3周的新西兰种白兔27只,体重200~250g。分为3组,PN组10只,PN+双歧杆菌组8只,对照组9只。双歧杆菌组每日经胃管注入丽珠肠乐溶液1ml/只(含青春双歧杆菌0.5×108),PN组注入生理盐水1ml/只。PN持续10d,取血测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作肝脏组织病理分级评分;作回肠黏膜显微测量;作内脏组织匀浆和血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结果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较PN组显著下降(P<0.05)。病理切片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小叶完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个别存在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PN组则出现明显肝细胞变性(主要为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参照Loff肝脏病理学评分标准,显示PN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P<0.05),而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病理切片的计算机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面积显著高于PN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N组幼兔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双歧杆菌组内毒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脏组织、器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PN组幼兔肠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双歧杆菌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可能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避免幼兔产生肠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2.
无锡市锡山区餐饮业操作环境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餐饮业的卫生状况,探索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预警机制。方法:对辖区内98家餐饮单位进行调查及抽样检测。结果:大型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的卫生设施的齐全、合格率达95%以上,中、小型餐饮单位的齐全合格率仅为59.35%,93.9%的餐饮单位均对餐具实施消毒,但消毒措施的规范合格率仅占34.7%;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知晓率仅为40.0%;所采集的112件餐饮业熟食间工具、用具样品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30.35%和47.3%,在98名从业人员的手指涂抹标本中,有4人检出致病菌,致病菌带菌率为4.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在调查中检出致病菌的单位发出了食物中毒预警函,并由乡镇医院防保科负责指导消毒工作。结论:该市应加强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建立预警机制,制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3.
俞云松 《浙江医学》2006,28(2):91-92,95
目的评价高剂量(500mg,1次d)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多中心研究方法在浙江地区8所医院共纳入各种细菌感染333例和术后预防感染患者70例,各系统平均疗程(5.72±3.20)d。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d,1次d给药治疗常见细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92.49%,细菌清除率为91.67%,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和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刺激性表现。结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d,1次d)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4.
张冠峰  麦莉  黄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54-1656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3172人,平均每起中毒人数46人。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第2季度次之;中毒人数也以第3季度最多,中毒2037人,占中毒人数的64.2%,第2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56起,占中毒起数的81.2%;中毒人数2567人,占总中毒人数的80.9%。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为主,分别有28和25起,占中毒起数的40.6%和36.2%。中毒食物种类主要是肉及其制品,共有38起,占中毒起数的55.1%,其次是凉拌菜食品,共有13起,占中毒起数的18.8%。结论中山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且致病因素发生变化,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把好发证关,提高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建立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5.
清开灵注射液抗内毒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云海  韩洪刚  谢委 《医药导报》2005,24(3):0185-0185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抗大肠埃希菌O111B4内毒素作用。方法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体外)和兔热原检查法(体内),对清开灵  相似文献   
106.
老年人肝外阻塞性黄疸外科治疗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阻塞性黄疸外科治疗30年来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71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外科治疗的该方面的病历共181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其分为1985年之前及1986年之后两个时期,从中了解其病因及治疗预后等变化,并与同期经手术治疗但无黄疸的胆道疾病的老年人225例作一临床比较,从中了解两者的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病因变化特点细菌感染下降((P<001),恶性肿瘤上升(P<001);结石及病死率均无下降(P>005)。(2)与无黄疸组的比较特点胆囊肿大、恶性肿瘤及病死率均明显比例高(P<001)。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恶性肿瘤已成为老年人阻塞性黄疸的重要原因,其手术死亡率较高,故如何合理治疗及降低其死亡率,仍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方法进行实验,并与热原检查法进行对比。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凝聚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本品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08.
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验法对PAS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并建立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TAL试剂对PAS最大无干扰浓度为5mg/ml,无干扰作用,提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PAS中的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方法:将3批样品用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E方法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结果:将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0.33mg/ml,对实验不造成干扰.结论:可建立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法.  相似文献   
110.
注射用草酸铂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晨  张霞 《中国药师》2005,8(7):611-612
目的:确定合理的注射用草酸铂的内毒素限值,建立其快速准确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 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注射用草酸铂细菌内毒素限值为L=1.0 EU·mg-1。当用灵敏度为0.25 EU·ml-1 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时,注射用草酸铂溶液浓度为0.3 mg·ml-1。结论:注射用草酸铂可用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